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北京大兴机场噪声区安置房启动回迁 户型50到120平方米不等

北京大兴机场噪声区安置房启动回迁,八千户村民将搬进新居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陈强 武亦彬

9月13日,大兴区礼贤镇祁各庄村的周静宽一家起了个大早。“去领回迁房钥匙,起大早,讨个好彩头!” 周静宽家的老房子因处在大兴机场噪声区内,2018年拆迁,如今经过39个月的建设,宽敞明亮的楼房已经完工,等待着村民们喜迁新居。

“过去老房子,夏天怕漏雨,冬天保温性能也不好,一家人没少受罪。”大家都忘不了过去的居住条件,自打拆迁后,就一直盼着回迁房的建成。过去的39个月,周静宽虽然带着一家人在外租房居住,但只要有空,就会到回迁房工地附近转转,“看着这一片楼拔地而起,一天比一天高,我打心眼儿里高兴!”

为了实现回迁群众离土不离乡,榆垡镇和礼贤镇23个村的8000余户村民,分成2个组团回迁,像周静宽一样的礼贤回迁村民,回迁房还在礼贤,榆垡回迁村民的新家也还是在本镇。

对新房的位置满意吗?周静宽竖起了大拇指,“这地儿交通太方便了,就在南中轴路边上。”记者发现,礼贤回迁房小区北侧就是大兴机场北线高速入口,可分别联通京开、京台、大兴机场高速。小区还建了一圈底商,银行、菜站全都齐了。相关负责人介绍,2个组团回迁房的选址都远离噪音区,可以避开噪音污染。

回想2018年拆迁时,周静宽家只有4口人,如今39个月过去了,女儿完成了结婚生子,儿子也正在筹划婚事。“这房子设计得好,50到120平方米不等,总共7种户型,咱们可劲儿挑。” 周静宽带家人拿着户型图研究。据了解,2个组团的回迁房按照两梯三户建设,全部正南正北朝向。

大兴机场临空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噪声区回迁房项目以及配套公共服务单体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设计建造,力争让回迁群众满意。所有建筑空间布局、景观绿化布局、海绵设施设计、户型朝向设计等,均通过风热模拟、雨洪管理模拟、日照采光分析等技术进行了设计优化。在住宅屋面统一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并创新性采用“集中集热—分户储热—分户辅热”方式为居民提供生活热水。经过测算,每年减少约0.33万吨碳排放,约合1985吨标煤。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回迁社区还应用海绵城市技术,采用微地形、下凹式绿地等方式,增强集雨能力。

“咱没有选楼房的经验,他们就耐心细致帮咱们出主意,就像一家人一样。”镇政府工作人员细致周到的服务,让周静宽觉得很温暖。上周五(9月10日),安置房集中回迁启动,榆垡镇、礼贤镇分别成立了由两镇党委书记挂牌的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做表率,全力做好群众回迁安置分房各项工作。礼贤镇副镇长郝长森介绍,礼贤镇党委、政府成立回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筹备、后勤等17个工作组,出动包楼人员105人,对回迁村民实行全程跟踪式服务,帮助村民在验房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回迁现场,礼贤、榆垡两片区均采用“一站式服务岛”办理的模式。统筹调度水、电、暖、物业等部门,采取联合审批、一站式办公、部门提前介入等方式,为回迁村民提供便捷高效、贴心周到的服务。此外,现场设有“便民摆渡车”“验房管家团”等措施全方位为回迁群众提供服务。

为留住“老乡亲”的乡愁,榆垡镇为每户回迁群众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各拆迁村的村志,其中记录了拆迁村从成村有文字记载以来村中的自然环境、村居建设、党组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并邀请专业摄影老师对拆迁前的村容村貌、日常生活等进行拍摄,每本村志中都有一张全体村民的“全家福”合影,让回迁村民们在开启全新生活的同时不忘乡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陈强 武亦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