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黑老粗”到“高大上”的蝶变之路——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绿色转型发展纪实

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坐落于我市棋盘井镇。过去,棋盘井及周边地区被当地居民戏称为“黑三角”,工业经济挂档起步引发的烟笼雾绕式“繁荣”景象,令人闻之色变。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鱼”和“熊掌”如何兼得?鄂托克经济开发区交出了绿色转型发展的精彩答卷。而今,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理念,已深深植根于此。在这一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开发区先后摘得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级低碳产业试点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等多项“国字号”招牌,荣膺自治区十强工业园区称号,综合实力跻身自治区工业园区第一方阵,经济体量位居鄂尔多斯众工业园区榜首。

今天的鄂托克经济开发区,一处处花红柳绿沁人心脾,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昂首挺立,一项项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昔日“黑老粗”俨然已脱胎换骨,一座处处彰显着“高大上”魅力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傲然矗立在西部大地。

产业转型的“新蜕变”

2001年,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正式创建。建园之初,开发区零星的几户企业靠煤起步,开启了发展建设的序章。翻开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近20年的发展史,这里的工业化程度由低到高,经济体量从小到大,发展模式从粗放到集约,发展质效从赶“快”到追“高”,变化翻天覆地,成绩有目共睹。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积淀,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已集聚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成功构筑起煤化工、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煤—电—冶金、三废循环再利用、现代物流等6条循环产业链,跃居国内氯碱行业最具竞争力的成本洼地和国内最大的硅铁生产基地。目前,入园企业达到10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家。形成了308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300万吨焦炭、130万吨电石、80万吨PVC、150万吨硅系合金和205万吨尿素等主要产能。2019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21亿元,销售收入560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5亿元。

正是多年来积攒的“厚实家底”,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播下了“种子”。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重视数量”到“提升质量”的逆势突围,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对此,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黄伯韡给出这样的答案:“坚持产业链终端化、价值链高端化方向,把重点转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度上,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迸发活力。”在推动绿色转型过程中,开发区立足冶金、氯碱、焦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紧紧盯住焦化下游产业发展的三条路径,重点发展焦炉气-合成气-乙二醇-聚酯纤维产业链;粗苯-精苯-环己酮-己内酰胺-尼龙产业链和煤焦油-焦油沥青-针状焦-负极材料-高功率电极-碳纤维产业链;推动焦化产业彻底从“以焦为主”向“为化而焦”转变。进一步巩固开发区在国内氯碱化工成本洼地的优势,鼓励企业加大PVC下游产业链建设,开发高附加值的耗氯产品。

公司还与香港中华煤气公司合作,新建500万吨/年煤焦化、化工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可生产焦炭和20多种化工产品、新材料,实现焦煤的绿色梯级利用。

建元公司乙二醇项目的实施,只是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谋求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鄂尔多斯电冶集团、广纳集团、双欣集团等众多驻园企业,同样在绿色转型的发展大道上奋勇争先,闯出了行业“领跑者”的姿态。

宜居宜业的“新气象”

作为经济发展的“优等生”,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的“环境课”不仅要拿“高分”,更要争“满分”。如何绘好绿色转型这个最厚底色?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区、工业反哺生态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营商环境的样板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开发区的环境代表了城市的“脸面”。连日来,开发区上下掀起了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热潮。据悉,开发区今年起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全面开展以“两个聚焦、七项整治、三个巩固”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发区环卫局负责人说,自开发区部署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来,累计出动400多人次,动用装载机、挖掘机、翻斗车等大型机械,清理了约6400吨多年积存垃圾。283名环卫工人对开发区各主干道、背街小巷进行全天保洁。新购置了150个垃圾桶,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经连续多日的攻坚作战,开发区的“颜值”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变化。原来脏乱不堪的棚改区变得干净整洁了,曾经拥堵逼仄的路段变得畅通了,开发区的环境整治已成效初现。“环境变美了,心情舒畅了,社会和谐了,我的顽固性鼻炎也好几年没犯了!”在开发区居住了30多年的居民高敏说起身边变化,频频翘起大拇指。

企业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头戏”。开发区积极引导企业树立抓环保就是抓竞争力、生产力的观念,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推进鄂尔多斯碳氢能源矿热炉尾气制12万吨甲醇、同辉20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等环保项目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园区内产业和产品间的共生耦合度,推动各种资源梯级利用、“吃干榨净”,实现效益最大化。据悉,近年来,开发区先后淘汰关停白灰、焦化、炼铁等落后过剩产能1530万吨;投入27亿多元对相关产业项目进行环保改造,铁合金电炉烟气余热发电技改项目每年节约标准煤13万吨;煤矸石下井绿色填充开采试验、高盐水深度处理工艺解决了企业废渣、废水处理的难题。

持之以恒的重拳整治成果丰硕,开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好转。2019年,开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9.4%,2020年一季度开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5%,同比上升13.6%。狠下“绣花功夫”,新增绿化面积34万平方米,开发区绿化总面积已达107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16.5%。如今的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碧水畅流,实现了由污染“重灾区”向宜居宜业开发区的嬗变。

缤纷夏日,满园风光。走进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喷泉广场整洁靓丽,热闹非凡;生态公园翠色袭人,一步一景;漫步一条条笔直宽阔的街道,层叠绿叶与繁华街区交相掩印,处处焕发着生机活力。从“以产立园”到“以产兴园”“产园共荣”,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的不仅是一片产业蓬勃发展、积聚创新动能的投资沃土,更是一座美丽幸福、宜居宜业的北方新城。

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锚定新的发展坐标,从“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结构走出,转向“高、精、细”创新驱动发展,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走出历史积重,谱写着老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鄂托克经济开发区高擎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两面大旗,累计培育电力冶金、西金矿冶、红缨煤焦化等高新技术企业7家,成立企业研究开发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众创空间1个、院士工作站1个,搭建起科技创新自由呼吸的“氧吧”。目前,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各企业拥有博士、硕士及高级科研人员100余人,研发人员近千人。取得自主核心技术专利60多项,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4项,“863”项目2项,主导了国家高纯硅铁相关标准的编制,组织制定了《矿热炉烟气余热发电技术规范》。在硅铁粉尘处理利用、矿热炉余热发电、电石粉尘回收处理、电石炉无功补偿等方面取得了技术性的突破,多次受到国家科技部及自治区、市级奖励。

2018年,全国首家“铁合金国家标准研发工作站”在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成立。这是鄂尔多斯电冶集团和国家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重大实践。开发区以工作站为平台,参与制定铁合金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检验标准,掌握行业话语权;以上海大学—鄂尔多斯集团先进材料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为基地,全力推进引发剂、消泡剂等PVC助剂的研发和使用;以建元煤化科技研究院为依托,加快乙二醇催化剂、焦炉煤气处理工艺及焦化下游产品研发利用。积极助推冶金、化工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开发智能出炉机器人技术,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集团,2003年在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开启了二次创业的征程。如今,开发区的事业板块支撑起了该集团的半壁江山。能够始终在市场大潮中行稳致远、日益壮大,科技创新功不可没。前几年,鄂尔多斯集团与上海大学联合成立的先进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在上海大学揭牌。“先进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主要是依托上海大学卓越的人才资源、领先的研发能力和鄂尔多斯集团的产业平台,在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化工和冶金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科技水平,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自主研发的首个精细化工项目,PVC助剂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PVC无汞触媒项目取得了较大突破,走在国际前列。

硅锰炉尾气年产12万吨甲醇项目,是鄂尔多斯集团立足新旧动能转换,运用高新技术、低碳技术实施的一个项目。作为国内首套硅锰炉尾气制甲醇项目,“吸”进的是工业尾气,“呼”出的则是绿色能源,实现了冶金与化工产业的有效链接,闯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据了解,2019年,鄂尔多斯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在科技创新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成功申请专利21项,刚性引进博士后一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0人。攻克12万吨甲醇项目四项技术难点,成为行业首套典范;成功研发无汞催化剂项目,提高了电石乙炔法PVC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获得全球环境基金、国家工信部基金支持;成功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PVC聚合生产高效助剂,填补了自治区该项技术领域空白;开发矿热炉司炉机器人设备,在行业中起到引领和带头作用。

“企业、产业在追求创新,服务和政策也要跟上脚步,勇闯‘无人区’,让企业放手去干!”提到创新发展,开发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常奇珍这样说。今年,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重考验,开发区领导班子主动挑起担子,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中心“三单一中心”建设,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为项目正常建设和生产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找准了绿色转型的新时代“坐标系”,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将以开放包容、创新突围、争先进位的姿态再次起航,在创新中探索,在转型中突围,在开放中引领,亮剑登顶。梁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