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退耕还林换来金山银山

今年40岁的张小军是固阳县金山镇木匠窑子村民。因家里种地缺少劳动力,还要咬紧牙供2个孩子上学,家庭背上沉重的外债。2014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在村两委的指导帮助下,张小军将他家的42亩地全部退耕还林。单这一项,每年就能得到6300元补助。县里又聘他当了护林员,每年又有1万多元的收入。

当护林员不耽误家里营生,张小军又养了30只羊,闲下了还能在村里打打零工。如今,一家人不仅衣食无忧,2个孩子也安心在县城读书,他不禁感叹:“以前忙一年也挣不下几千块钱,现在每年有几万块钱的收入,这日子是越过越展活啦!”

从2015年开始,固阳县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走上“扶贫”牵手“生态”新路子。累计争取到建设任务139.13万亩,任务量居全国旗县区第一。工程累计争取到中央预算资金20.3亿元,其中退耕农户的政策补助资金达15.3亿元。到目前,累计发放政策补助资金3.47亿元,其中覆盖贫困户1961户4149人,每个贫困户年可增收3195元。

一项项优惠政策的倾斜,让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生态红利,更多像张小军一样的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一些贫困户多了一份固定收入。固阳县聘用579名林草资源管护人员,其中贫困人口172人。66人做林草资源管护,每年人均增收1.6万元;106名是村级防火禁牧员,每年人均增收0.72万元。

为推进造林专业化和规模化,2018年开始,固阳县试点推广林业专业合作社。现已有合作社5家,入社贫困人口27人。合作社累计雇用156名贫困人口参与造林,每年获得约3000元劳务报酬。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提升了16个百分点。

生态好了,乡村旅游开始热起来。

在电报局村大英图村,崔文裕老人一直惦记着村里搞旅游的事:“过去村里几乎没有外人来,现在总算有生气了。现在就琢磨着怎么吸引来投资,让村子越来越有生机。”

2019年6月,大英图村被国家列为中国传统古村落,给风景秀美的大英图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电报局村支部书记李治辉看来,大英图村之前作为贫困村,依托旅游扶贫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村里通过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现在,一处古窑洞院落的修缮、一处旧民居院落修缮改造成村史博物馆、一处旧民居院落修缮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室的工程已基本完工。上山的栈道修建起来,木质凉亭也搭建一新,城里人开始喜欢上这个宁静纯朴的小村庄。

近几年,固阳县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项目建设,拉动旅游投资消费。到目前,旅游人数达28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4亿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销售农特产品,共带动521户贫困户增收。

退耕还林换来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固阳县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造绿色健康产业和产品,让本地农产品声名鹊起。

随着固阳胡麻油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俗称“固阳八宝”的莜面、莜麦、荞面、荞麦、红皮小麦面、菜籽油、胡麻油、黄芪8个品牌被国家核准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基本涵盖了当地主要农产品。

现在,固阳县申请注册商标1046件,有效注册商标923件。“三名”商标由原来仅有2件知名商标增至目前1件驰名商标、5件著名商标、16件知名商标。

生态资源为脱贫提供机会,生态产业则为脱贫提供了支撑。到2019年7月,固阳县已有15家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兴起以“二姑舅”、田丰农牧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形成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贫困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吕学先 实习生 李楷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