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杭后:“四个提升”为乡村振兴赋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杭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盘活本土人才、用好“柔性引才”,为人才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持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柔性引才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突出“高精尖缺”需求导向,积极推行“人才+项目+团队”柔性引才模式,以6个科技小院为前沿,组建由张福锁院士领衔的绿色生产技术推广联盟,柔性引进农牧业高端人才320人,开展创新研究试验54项,推广单项试验技术78项,在线申报上级科技项目12项,首创移动式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农业灌溉技术,承办全国农技中心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现场观摩会,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承办全市“科技小院”观摩会,大力推广“科技小院”模式,依托“院地共建”项目平台,将“老中青、院博硕、学研用”人才科学编组,构建起“全国首席专家+区级技术负责人+市旗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路子。邀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姚荣江导师改良河套地区盐碱地特色林果、粮经产业的微生物产品配方多个,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强化培育 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聚焦“四区三县”战略规划,围绕乡镇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重点科研项目等,组织100余名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各项服务,累计培训技术骨干165名,乡土人才300余名,服务群众2万多名。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话、微信、微博等信息化渠道,开展了线上培训70余期,为促进疫情期间生产安全稳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深入推进教育振兴,新改扩建2所农村中心校和1所幼儿园,投资2100万元建设旗第二幼儿园。新聘65名优秀年轻教师,一次性为596名教师评聘职称。开展“订单式”送教下乡活动,通过“捆绑式”教学(一个学校帮扶两个中心校),促进中心学校教师交流至小、初中院校学习互动,累计互动帮学教师500余人。

优化配置 提升人才使用效率

围绕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打造杭后双创中心培训院校,每年向全旗输送农业技术人员、合作社技术人员、家庭农牧场主、种养殖大户以及长期从事农牧业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500余人。设置涉农专项课程,不断推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种养殖技术规程、教学短视频,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让广大农民随时随地都能学到实用的新技术,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才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注重从草原英才、河套英才、外引内育高层次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基层一线创新创业科技人才中精准选派农牧、科技、教育、卫计、就业等系统414名专家,深入全旗9个镇及1个农场开展对口帮扶,开展服务活动300多场次,培训指导基层专业技术人员5600余人,惠及基层农户近1.5万人,有效缓解基层发展缺人才、缺技术,专家科技成果推广难、转化难等问题。

加强宣传 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制定《高层次农牧业人才评选办法》,选树示范引领,开展2次高层次农牧业人才表彰奖励会,对5个优秀团队、21名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旗电视台、杭锦后旗党建、“您好杭后”等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介的宣传作用,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先进事迹、工作成就等典型做法经验的宣传力度,持续推送本土优秀人才宣传视频、信息200余条。宣传许金亮、宿海龙等返乡人才创业事迹,讲好返乡创业故事,引导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本回流。(通讯员 张雅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