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赤峰艮兑营子村产业发展铺就稳定脱贫路

敖汉旗四道湾子镇艮兑营子村在荒芜贫瘠、生态脆弱的土地上实施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措施,带领贫困户走上了稳定的脱贫之路。

艮兑营子村是深度贫困村,全村辖15个村民组11个自然营子,户籍403户1660人。该村土地贫瘠,坡陡沟深。全村总土地面积4万亩、耕地面积1万亩,其中有6000多亩山坡地。种植作物主要是谷子和杂粮,好年景山坡地谷子亩产量只有150公斤左右,“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蒸一锅”是真实写照。

由于种植业收入低,又没有其他产业,全村有600多人外出自谋出路,更有115户举家外出,有的村民组常住村民最低年龄都在50岁以上,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严重缺乏。

当初识别时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239人,贫困发生率达14.4%。到2019年底动态管理,脱贫83户170人,标注稳定脱贫31户58人,未脱贫7户1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6%。今年9月末,未脱贫人口将如期清零。

“我们村自然条件差,土地没优势,稍微有点儿能力的人都走了。要想脱贫,就得弄清现状,然后再想切合实际的法子。”村书记张清义说。

扶贫以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逐户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因病、因残致贫贫困户占比高达74.38%,老弱病残,怎么扶?靠重劳力发展产业绝对不行!挖树挖根,蛇打七寸,经过绣花一样的仔细分析,决定把贫困户再细分成户内有劳动能力的、半劳动能力的和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三种户型,靶向施策。

有的贫困户家里有劳动人口,但为了伺候老人、病人或残疾人,不能外出就业,村里就在种植业上做文章。“要不是为了我弟弟,我们两口子早走了。”许家店组村民徐子华说。弟弟是精神残疾,52岁,自己不知道姓氏名谁。徐子华买了农机具,包了50多亩地。

艮兑营子村充分挖掘水源项目,利用现有水井,扩大水浇地面积。几年来,共扩大膜下滴灌耕地面积2000亩,并提供优质谷种,每亩增收500多元,给在家的劳力吃了定心丸,还为养殖业提供了足够饲草。

有一些户内人口有半劳动能力,也就是干不了重活的。养殖,是精心活,平时不用重体力;村民居住分散,庭院大,有地方圈养;有谷草,饲料充足。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决定发展到户养殖业。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对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逐户动员,共有30户愿意养羊。2018年至2019年,共向贫困户投放基础母羊296只,覆盖贫困人口78人。有7户贫困户有了羊,却盖不起棚圈,只能用木栅栏围起来当羊圈,冬天有几户冻死了好几只羊羔。一只羊羔能卖800多元,5只羊羔就能脱贫。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得知后,责任分摊,村里解决4户,驻村工作队解决3户,养羊贫困户都有了棚圈。

两年来,养羊的贫困户人均增收6100多元,得到了实惠,贫困户把羊当成命根子。炮手沟组贫困户吴春山家从最初的十几只发展到40多只,大羊成群,小羔满院,卖羊收入达3万多元。

有半劳动能力人口的贫困户能发展到户养殖业,没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怎么办?

艮兑营子村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嫁接了800亩扁杏,发展山杏产业。春季杏花烂漫、香飘四野,既绿化了荒山又有了收益。扁杏嫁接后只需护林员看护,不用劳力,自行生长,投入少。每年每亩扁杏收入180元,每年收入14.4万元,收入的70%用于帮扶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30%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为培育本村扶贫产业,艮兑营子村向曲家沟农民养驴专业合作社投入扶贫资金30万元,采用“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集中养驴86头,除带动2户贫困户就业外,每年给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分红款3.6万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