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权益市场 | 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及预期转弱的背景下 流动性有望保持充裕

市场情况

2021年12月13日-12月17日,上证综指下跌0.93%,创业板指下跌0.94%,沪深300指数下跌1.99%,科创50指数下跌2.55%,恒生指数下跌1.30%。海外市场,道琼斯指数下跌1.68%,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95%,标普500下跌1.03%。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0个实现上涨,其中,公用事业(6.66%)、传媒(6.18%)、建筑装饰(5.00%)上涨幅度较大;家用电器(-3.68%)、汽车(-3.64%)、食品饮料(-3.36%)下跌幅度较大。

流动性

 2021年12月13日-12月17日,北上资金净流入114.67亿元。截至12月17日,两融余额18419.46亿元,较12月10日下跌0.02%。2021年12月13日-12月17日,央行共有5笔逆回购到期,总额为500亿元,5笔逆回购,总额为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5000亿元,MLF回笼950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含国库现金)共计4500亿元。2021年12月13日-12月17日,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R007)上涨12.24BP至2.3%,隔夜利率(SHIB0R)下跌10.60BP至1.862%;期限利差下跌4.92BP至0.63%;信用利差涨2.35BP至0.53%。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4.42BP至2.3209%,3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2.30BP至2.5726%,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0.86BP至2.8512%。

市场点评

宏观基本面方面:2021年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5.2%,前值(1-10月)6.1%;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6.0%,前值(1-10月)7.2%。我们判断基建全年累计增速低于上年同期已成定局,2022年全年基建增速或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预计地产新开工增速中长期仍将低迷,而随着近期房地产资金端政策有所松动,结合国家保交房的政策思路,我们预计竣工端增速或将持续回暖;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43亿元,同比增长3.9%,两年平均增速为4.4%。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54亿元,同比增长13.7%,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线上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市场延续复苏态势。11月份,疫情等因素对市场销售产生一定冲击,但消费品市场总体复苏态势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效,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促消费政策逐步显效,消费市场发展韧性有望持续显现。

宏观流动性方面:从价上来看,市场利率依旧保持在政策利率以下。12月中上旬,DR007(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7天期回购利率)围绕政策利率窄幅波动,表明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的基调意图并未改变。12月中上旬,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低位震荡,依旧保持在MLF利率以下。实体利率方面,随着12月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较为明确的稳增长信号,宽信用预期持续提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企稳态势,围绕2.80%窄幅波动。从量上来看,11月社融和信贷数据企稳回升,主要是受益于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的放量发行拉动作用。从后续走势来看,11月社融已基本确认本轮信用周期底部,随着后续宽信用的发力,社融增速有望回升。12月中上旬,央行适量调降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在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及预期转弱的背景下,2022年流动性有望保持充裕。

        2021年12月17日,证监会要求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1年过渡期结束后,存量投资者不得再通过沪深股通主动买入A股。证监会此举旨在从严监管“假外资”。从港交所披露的托管机构来看,“假外资”的占比在3.5%左右,且证监会提及“假外资”交易金额在北向交易中的占比保持在1%左右,因此“假外资”规模并不大。该政策在实质上会带来一定北上资金的流出,但由于有1年的缓冲期,且规模占比不大,预计不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过度影响。

经济周期走向和上市公司盈利预期情况共同决定现在的配置方向。目前经济正处于从“衰退期”向“衰退末期”的过渡阶段。历史经验来看,伴随整个衰退期,将是从科技成长到消费的演绎过程。科技成长中新能源核心在成本,电子链核心在新产品创新周期,都可以有独立主线。从三季度季报来看,行业景气度逆势改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通信、电子、新能源、交运、化学制药和消费等行业。另一方面,从三季度公募持仓占比来看,高估值的持股比例这个季度开始下降,低估值的持股比例开始上升,整体风险偏好出现回落。短期建议关注基建链、地产链的估值修复机会,而随着信用逐步打开,我们中长期依然看好TMT和新能源赛道的成长性。(上述市场情况、流动性中引用的相关数据和内容均来自Wind公开信息)

风险提示:需注意海外疫情与中美关系仍存不确定性,合理配置资金的同时应注意潜在风险。在任何情况下,兴银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不就点评中的任何观点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我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投资建议。本点评内容和意见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使用前务必请核实,风险自负。本点评版权归我公司所有,未获得我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点评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本点评不代表我公司产品观点,不构成对我公司旗下产品实际投资行为的约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