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特别报道】母亲节:感恩给予我们生命和力量的人

哈申高娃

苏布德

谢晓敏

张氏三姐妹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母亲,是一个伟大的角色。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采访了工作在不同领域的几位母亲,她们有着不同的故事和经历,但唯一不变的是,她们都会给孩子最为真切的母爱。

哈申高娃:从光荣“警嫂”到伟大“警妈”

“母亲,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5月6日,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今年63岁的哈申高娃收到了儿子的节日祝福,看着手机上的祝福信息,哈申高娃的嘴角不禁上扬起来。

哈申高娃是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贝尔边境派出所所长占军的母亲,她既是光荣的“警嫂”,也是伟大的“警妈”。

哈申高娃曾经面临过两次重要的抉择,一次是选择当警察的妻子,一次是选择让儿女都当了警察。“一路走来,这两次选择我都不后悔。"哈申高娃说。2010年,哈申高娃的丈夫经诊断患肾癌,虽然她也一直疾病缠身,但为了让儿女专心工作,她毅然选择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专心照顾丈夫。期间,她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担当普法志愿者,协助社区、派出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为构建平安边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哈申高娃还经常教育两个孩子:“你们和爸爸一样都是人民警察,我很自豪。你们一定要记得,无论在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事,都要对得起身上的警服,为警徽添彩。”

为了让儿子安心工作,哈申高娃生病也不让他知道。有了母亲的默默付出和支持,占军工作成绩突出,2018~202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新巴尔虎右旗边境管理大队优秀主官。

在占军小的时候,哈申高娃还为5名学生无偿提供吃住,这一帮就是十几年。时至今日,这5个孩子已长大成人,每次见到哈申高娃还是会亲切地叫一声“额吉”。

哈申高娃作为这个“警察之家”的好“警嫂”、好“警妈”,在丈夫、儿子、女儿守护千万家时,她默默守护着自己的“小家”,就是这样一位坚强勇敢、仁慈善良的平凡女性,甘愿为家人所热爱的公安事业做坚强后盾,坚守初心,默默奉献。

苏布德:拥有榜样力量的“舞妈妈”

“晚上还有一场展演,结束后就能回家见到儿子了。”5月6日下午,舞剧《骑兵》的群演苏布德满怀期待地说。

5月5~6日,舞剧《骑兵》在北京震撼上演。该剧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展演50部在京演出作品之一,曾获得过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等多个奖项,成为内蒙古的文化名片之一。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有着许多像苏布德一样的演员的付出。

苏布德虽然是一个90后,但她已经在内蒙古艺术剧院歌舞团当舞蹈演员十余年。进入剧院以来,苏布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注着自己的热情和青春。由她参演的舞蹈作品《盅、碗、筷》《吉祥颂》《蒙古妈妈》等多部舞蹈作品先后获得多项国内大奖,虽然在剧中她只是个群众演员,但她认真刻苦,爱岗敬业,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当时她已经是一个妈妈了。

今年4月,《骑兵》密集排练期间,苏布德不慎脚部扭伤,医生建议休息一周,但此时舞剧马上要演出,她在里面还有角色表演,一时半会找不到替换之人,情急之下,苏布德忍着疼痛,一直坚持到演出结束。

“看着自己参演的作品获奖,我打心底里自豪,我要给儿子当好榜样。”苏布德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同在歌舞团工作,由于工作原因,陪伴孩子的时间特别少,带孩子排练、演出是常有的事。孩子每次看完她的演出,都会跟她说一句:“妈妈是最棒的!”

“我总觉得不是我在陪孩子,而是孩子在陪我。”苏布德说起儿子,有些心疼又有些欣慰。她也经常会跟孩子解释不能陪伴的原因,五岁半的儿子竟然非常理解她,而且还表示要向妈妈学习。

如今,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一听到音乐就想冲到舞台上跳舞,在生活中也是一个认真、懂事、乐观的小男子汉,还会经常鼓励苏布德。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虽有遗憾,但不后悔。”苏布德说道。

谢晓敏:用大爱守护生命的“超人妈妈”

她是救援战场英姿飒爽的“女兵”,也是古道热肠的公益人;是朋友眼中的女汉子,更是儿子心中的超人。她就是谢晓敏,呼和浩特市蓝天救援队队长。

谢晓敏的本职工作是一家美容院的老板,2016年成为蓝天救援队的一分子,也是从那一刻起,她的生活开始变得“一心二意”。山地救援、水域救援、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她先后参加了上百次各类公益救援。2020年春节,为了协助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谢晓敏带领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逆行而上,自购消毒水、消杀烟雾机、防护用品等装备,在市区展开了大规模消杀。社区、单位、老旧住宅小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里,她和队员们每天负重40公斤的消毒液,穿着隔离服仔细消杀每一个区域,常常一天下来,整个身体如同浸泡在水里一般,手指全是褶皱,“那时候市民都在居家隔离,我也害怕,但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记得有一次,在一个老旧小区执行消杀任务,一楼的大爷大妈隔着玻璃给我们竖起大拇指,一直说‘孩子们辛苦了’,还有的居民非要开门让我们进去喝口水暖和暖和,那一刻,我就觉得,为了守护这些人,为了守护这份温暖,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回忆起往事,谢晓敏不无感慨地说,呼和浩特蓝天救援队目前有志愿者513人,预备队员70人,他们都来自各行各业,在她看来,救人就是救己,这个过程让人充满了快乐,更让人上瘾。

在谢晓敏的耳濡目染下,11岁的儿子陈泽轩也经常跟着她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小小年纪已经是一名资深志愿者了。有一次,谢晓敏到儿子所在的新城区山水小学去教授自救互救等知识,陈泽轩就在一旁负责做辅助,教同学们受伤了以后如何保护自己,流鼻血的时候要怎么处理等。谢晓敏说:“母亲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每一次志愿服务,每一次卓有成效的救援,都会为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让他明白生命的意义。”

张氏三姐妹:组团当“特教妈妈”

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说起特殊教育,张荣丽、张美丽、张秀丽三姐妹可谓人人知晓,人人称赞。在武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职的张美丽和张秀丽双双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张荣丽则用退休工资开设了康复中心,帮助脑瘫、自闭、智力障碍、聋哑儿童康复。

“我们都是受二妹张美丽的影响才接触到特殊教育,可这个领域就像有魔力一样,拿得起,放不下。”5月6日,老大张荣丽给记者讲起了她们三姐妹在特教战线上当“教师妈妈”的故事。

张美丽原本是武川县第一小学的语文老师,1992年学校筹办了一个聋儿语训班,但大家都明白,特教不是一个“好差事”,所以老师迟迟无人担当。

“我的父亲是一个老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母亲是助产师,乐于助人的他们也经常教育我们姐妹仨也乐于助人,所以二妹在父亲鼓励下,接手了特教,这一干就是29年。”张荣丽告诉记者,张美丽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她清楚地记着,当时有聋哑儿童、盲人和智力障碍孩子共5个,张美丽每周都要领孩子回家洗澡,孩子尿裤子等“麻烦事”经常出现。

特教行业要有爱心,张美丽的爱心坚持终于让学校壮大起来。随着残障学生增多,张美丽一个人带着有些吃力,1998年她累病了,妹妹张秀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面对“棘手”的特教,她又有点犹豫,但最终还是“败给”了亲情,她决定投身到特教行业,帮二姐分担,一干就坚持到现在。2016年,在两位妹妹的影响下,张荣丽也投身到特教行业。如今,姐妹仨带过的残障儿童已有数百名。

说起特殊教育,姐妹仨纷纷表示,特教老师是真难,因为一些智力障碍和脑瘫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老师们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手、脚都不得闲。但看着聋哑儿童能发音,智障儿童有了自理能力,心里真是高兴,教他们生活自理,帮他们融入社会,是她们最大的愿望。在姐妹仨眼里,她们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妈妈。(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马丽侠张巧珍郑慧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