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花果山”里的“绿色银行”——记科右前旗俄体镇林果产业发展纪实

山上有沙果,山腰有南果梨,山下有苹果。

近年来,科右前旗俄体镇按照“生态优先、产业至上、增绿富民”的思路,根据有基础、有规模、有市场、有效益的定位,以林农增收、林业增效为目标,全方位推进“绿满青山”,实现了绿色全覆盖与精准脱贫有效对接,为老百姓建立了“花果山”和“绿色银行”,探索出一条以林果产业助力精准脱贫的新路径。

产业发展在于融合发展

俄体镇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浅山丘陵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无霜期120天至125天,目前是科右前旗沙果和南果梨的主产区。该镇有多年栽植林果的历史,但也只是“提篮叫卖”,村民们的生活主要靠种地,土薄产粮少。

近年来,俄体镇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认真贯彻落实“林果产能递增三年行动”计划,把林果经济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促进林果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如今,借助发展林果业的政策东风,全镇盯紧林果产业发展,林果栽植面积逐年扩大,林果产业正向品牌化、规模化转变,林果产业“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据了解,全镇有果树栽植面积22458亩,其中盛果期果树8140多亩,80亩以上成型果园16处,果业龙头企业2家,林果专业合作社3家。通过多年的引导、扶持和发展,俄体镇林果业发展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全镇年产鲜果3500多万斤。

基础建设跟上了,就看村民怎么去发展林果产业、怎么去挣钱了。

时间长了,这里村民都知道了什么是绿色发展、什么是生态效益。按他们的话说,出一样的力,挣不一样的钱,这就是方式的转变。

百姓的思想观念打通了,发展起来就顺利了很多。

种植林果在于能人带动

2012年时,俄体镇果树品种只有一个——沙果树。现如今,果树品种就发展到了15种。这里不得不提一个重要人物——齐心村林果产业带头人、指导员顾旺。

已种了8年果树的顾旺说起自己心爱的果树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付出与喜爱从他2013年在辽宁参加同学聚会开始,看到外地老同学发展林果产业有模有样,顾旺眼红了。回到家,购买关于东北果树修剪方面的书籍,就开始学习。

“这些都是我的宝贝,没有它们就没有我的今天。”顾旺家炕沿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已翻烂、翻黑的一摞书。

8年来,顾旺前后多次参加过盟内、前旗、北京林业大学、赤峰等地的学习培训班。村里人都称他为果树栽植指导员,这让原本忙碌的顾旺更忙。他告诉记者:“活儿太多,这几天就要上山剪果树枝了。”

顾旺所说的“活儿”就是给前来邀请他的贫困户修剪果树的事儿。

“只要经过他手修剪的果树,一棵成年沙果树保证能产150斤果。而且每斤能多卖0.1元至0.3元是常事。”得到过顾旺“恩惠”的脱贫户李桂良直竖大拇指。李桂良在顾旺的带动下,拿出10亩地发展林果产业,2020年,果树收入达到2万余元。

如今,在顾旺的带动下,俄体镇林果种植户达到360多户。

“他们可都是产业链条上的转型农民,好日子在后头呢!”俄体镇副镇长特木勒图指着山上大片的果树高兴地说,过去靠种地生活的村民已经走上了绿色转型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的成败在于产业链

一个产业发展好坏在于它有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俄体镇林果产业形成了品种多元化、育苗本土化、水果订单化、产品商品化。“以前不仅品种单一,储存困难,而且统一品种在市场上饱和,卖不出高价。”特木勒图告诉记者,冷鲜库的建设为果农破解了存放难题,这大大提高了果农经济收益。

俄体镇以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夯实产业基础,提升果品储存能力,促进林果业发展。2020年,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延长林果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协调扶贫气调保鲜库项目,建设完成蒙东最大气调保鲜库和林果深加工车间,共4800平方米,预计能贮存鲜果3000吨。

有冷鲜库后,俄体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开始大胆地改变打法,引导果农们把新型的林果产业发展模式植入他们的行动中。

从水果品种单一的沙果到南果梨、苹果等多元化,果苗从外地引进到自己繁育,水果从零打零卖到订单销售,产品从卖果到卖饮料、卖果干,俄体镇使出浑身解数把林果产业打出样、打出品牌。

如今,俄体镇不仅做到了林果育苗、管理、销售,还强化了后续管理,并协调大学院所、科研机构,为果农提供技术、智力、人才支持,组织开展栽苗、追肥、管理、整形、修枝、选果等实地培训。推动林果产业朝着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更好地助力齐心村万亩林果专业示范村及俄体镇“大青山10万亩林果生态长廊”建设。(记者 萨其茹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