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露天矿坑“变形记”

冬日暖阳。积雪的掩映下,扎赉诺尔煤业公司灵泉露天矿巨大的矿坑让人震撼。开发于1902年的扎赉诺尔矿区,是内蒙古现代煤炭工业的起点和煤炭工业的摇篮。

冬日暖阳,鸟瞰扎赉诺尔煤业公司灵泉露天矿巨大的矿坑。

灵泉露天矿投产于1966年。在为国家贡献了5000多万吨优质煤炭后,因可采资源枯竭于2017年6月停产闭坑。经过50余年的开采,灵泉露天矿形成了4.9平方公里的巨大矿坑及13平方公里的排土场。

白雪铺盖下的矿坑。

扎赉诺尔煤业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马乡林说,“灵泉露天矿从60年代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国家贡献了能源,但是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矿坑,破坏了自然环境。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一直没有进行治理。近年来,扎煤公司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2013年开始进行了露天矿坑的局部治理。2017年露天矿闭坑之后,进一步加大了矿坑的治理力度。”

冬季,矿工们修整矿坑边坡。

疏导地下涌水。

矿坑边坡生长的沙棘果在白雪的衬托下格外显眼。

2013年,为减少露天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扎煤公司超前进行复垦绿化工作,在露天矿坑及排土场利用坑内积水种草植树、培育苗木。灵泉露天矿坑的巨变始于2017年。这一年,扎煤公司与当地政府联手,启动了露天矿环境治理工程。

灵泉露天矿矿长张孝海,实际上是个不在负责采煤的矿长。2019年,随着灵泉露天矿停产闭坑,他和矿上180名职工一起,从采掘工转身成为绿化人。

春天种草植树、夏季管护浇水、秋天挖坑补植、冬季防火治水,灵泉露天矿复垦队的职工一年四季都奋战矿山环境治理的第一线。张孝海介绍,今年,他们种树3000亩,修了18公里的路,架设了3公里高压线和3台变压器。春季种草植树最忙的时候,职工们从早晨5点晚上干到9点。春夏时节,职工们没有休过一天班。

春季,机械平整矿坑边坡。

春季,矿坑边坡植树。

种植沙棘果树。

2013年以来,扎煤公司治理灵泉露天矿坑投入达1.6亿元。露天矿植被恢复面积已达720万平方米,全区域植被覆盖率达到40.6%。目前,露天矿已完成了12.1平方公里的环境治理。

随着复垦绿化区域的逐年扩大,矿坑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鸭、大雁、草原鹰、野兔、狐貍等多种野生动物出没其中。2019年,露天矿正式列入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

今年,扎煤公司委托专业公司完成了灵泉露天矿排土场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了排土场生态恢复设计,完成了小废弃排土场、南排土场局部削坡、整形等工作,铺设了主灌溉排水管线,排土场边坡治理等环境治理恢复将在两年内完成。“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就是要给父老乡亲和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张孝海说。

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让治理后的矿山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扎煤人的终极追求。扎煤人在露天矿区种植沙棘、沙果等经济林,10万株沙棘已经挂果;在排土场上发展光伏,面积已达3.08平方公里;利用矿坑地下水开发鱼塘,投放了4000斤鱼苗。

矿坑的草丛中经常有野生动物出没。

扎煤公司正积极探索林农间种,林间种植中药材、葵花,通过在露天矿区发展种养业,建成困难职工帮扶基地。露天矿区是猛犸象化石和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发现地,多年开发遗留下了蒸汽机车、电铲、钩机等采矿工具,扎煤公司正谋划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在露天矿区开发工业遗迹旅游……

李长新就是困难职工帮扶基地的受益者。作为露天矿复垦队的一名水土保持工,母亲和妻子的治疗费用加上孩子大学的学费,成了他经济上的沉重负担。露天矿矿坑有着丰富的水源和场地,2019年,露天矿为李长新提供了养殖场地,并安排他看守泵站,让他在工作之余饲养白鹅。

李长新买进了800只鹅雏,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精心饲养白鹅。矿坑下散养的大鹅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李长新的养鹅收入了六七万元。

李长新利用露天矿坑的水源和场地饲养的白鹅。

变化的不仅仅是露天矿区。多年来,扎煤公司坚持“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开展了地表裂缝治理、植被恢复、坝体修筑、地表塌陷及变形监测等治理工程,在经营环境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矿山生态环境。

鸟瞰恢复绿色后的矿坑。

2008年开始,扎煤公司投资1.4亿元,在现有的4个生产矿分别建立了3个水处理厂。矿井疏干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厂内电厂,绿化用水和湿地的补充水,实现了循环利用。大气方面,从2018年开始,扎煤公司投资9700万元,对3个矿的供热锅炉进行了改造,用电厂集中供热的方式取代了各矿原来供暖所需要的锅炉。2019年,扎煤公司投资3390万元,对灵东、灵泉两矿落地煤场进行了封闭改造。明年完工后,将实现采煤不见煤。

马乡林表示:“十四五”发展时期,扎煤公司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全力对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未治理区域进行治理,确保在2025年全面完成基本治理。(记者:李玉琢 李新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