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荒坡变绿海 美了山川富了百姓

“由小到大,由庭院到大田,由‘提篮叫卖’到‘盛装远嫁’,由卖果到卖景色”,这是当地人对于科右前旗大石寨镇三星村林果产业的总结。

大石寨镇地处科右前旗西北,上世纪80年代末,该镇三星村就开始发展林果产业,从庭院推向大田,林果栽植面积年年扩,林果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参与林果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林果产业链也越拉越长,到如今形成了集生产、销售、育苗、储藏、物流、加工和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该旗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林果生产区域。

曾经的“靠山吃山”理念使得三星村生态遭到破坏,河水不再清澈,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三星村人这才幡然觉醒,以老支书王玉昆为“领头雁”的村党支部开始转换思路,誓将好山好水“夺”回来。村民王永和、朱永明、王永海栽下了100余亩的林果树,且90%以上都为适地的乡土树种沙果树。

“荒山造林,谁造谁有”,国家出台的荒山造林政策激发了三星村人发展林果业的更大积极性,全体村民都表示要栽种果树。面对村民高涨的积极性,村“两委”因势利导发展果树种植,面对栽植成活率低这个致命难题,请来了林果专业师傅手把手传授林果栽植技术,还把年青村民送到外地学习先进营销观念。

三星村的小林果慢慢有了名气,价格也略微有了提升。可进村的路却成为横亘在发展面前的又一大难题,大连果汁厂、五常县客商、北京超市……一个个销售商都因进村路难走而面露难色,果子的价格也因此一直提不上来。

2013年,政府投资修建了3.5公里路,并协调农业部门打深水井,相应水泵和电力也全部配套到位。除此之外,政府还出资在三星村购置防雹炮,配备2名防雹员在冰雹期24小时值班。为了延长林果保鲜期,政府又出资近百万元修建了保鲜库,让三星村果农将收获的喜悦一直延长到冬季。三星村沙果“走红”,成了区内外人们茶余饭后抢手休闲食品。

从1990年栽下第一株果树到2020年林果栽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三星村187户村民靠林果生财,全村林果收入从1990年的3万余元增长到2020年的100余万元,人均收入也从最初的750元增长到如今的9600余元。三星村森林覆盖率也提高到了80%。这不只是森林覆盖率的改变,而是三星村人几代人致力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出的共同努力。

富裕起来的村民又开始谋划着产供销一体发展路径,村“两委”建起了300亩的育苗基地,孙显富等技术人员成为家门口工人,育苗基地育出的苗木供应全旗各栽植户,苗木的生产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00万元收入。

村“两委”乘势谋划发展“林果+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春赏花、夏采野山珍、秋摘果、冬话丰收”的乡村“味道”吸引了众多游人,剪不断的“乡愁”换来大把的钞票。

眼下,三星村村民把4500多亩荒坡变成了绿海,累计植树13.5万余株。在政府的扶持下,不仅保护了山林资源,还带动周边村屯1655户村民发展林果产业,栽植5万余亩果树,林果收入达到1800万元。

2019年,三星村人又向创新林果品质发力,引种寒富苹果品种,不仅将其引种成功,还将其培育成为盆景卖到了城区,成为市民、商家争相购买的抢手货,试栽的盆景不到1个月就卖出了6000多元。同时,向“旅游+林果”方向发展,探索发展“林果产业+扶贫+旅游”的新模式,形成以特色采摘、农家院旅游为代表的绿色发展新方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胡日查 高敏娜 实习生 时秀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