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内蒙古多措并举促就业保民生

11月16日至20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六稳六保在行动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兴安盟、通辽市,实地调研“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的各项措施。

“兴安打工直通车”助力就业

动动指尖,盟内外工作信息跃然“指”上,可以实现足不出村、一键报名、信息准确、快捷服务、安全就业……11月16日,记者走访了位于乌兰浩特市民生大厦的人才资源市场,这里被称为“就业自助超市”,“日日都有招聘会,天天都有好岗位”,其中“兴安打工直通车”令人耳目一新。

走进大厅,只见现场分为盟内企业急招快招区、盟内龙头企业招工区、全国热招企业招工区等区域,薪资待遇、岗位需求一目了然。打工直通车智慧就业(创业)终端设备就立在大厅内,求职者动动指尖点击平台系统,就可以看到大量招聘信息,每个岗位不仅有薪资、工作环境等详细基础信息,还设有“住宿好”“大龄工”“小时工”“工作轻松”“离家近”“工资高”等人性化的关键词。求职者在浏览过程中,可以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我们还通过零工宝让求职者在线接单,干点如修电视、通下水等就近的小活儿,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搞创收,长短线结合解决就业问题。”“兴安打工直通车”负责人盛巍介绍,平台利用兴安盟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普查大数据平台,结合“互联网+零工”的方式,打造出线下零工市场,线上零工宝,结合地摊经济,解决灵活性用工和共享人力问题。

“兴安打工直通车”实现了足不出村、一键报名、信息准确、快捷服务、安全就业,终端设备可放置在各旗县市苏木嘎查村委会、社区、公共服务机构、乡村超市、人口密集等地方,分为就业、培训、返乡创业、扶贫电子、零工市场等八大服务板块,其中就业板块提供的岗位都是实地考察招聘企业后,优选工作环境优美、工资待遇优厚、配套设施完善的名企大厂合作,为企业提供快速、大批量人才招聘服务,不收求职者任何费用,并为成功就业人员发放补贴,深化本地就业、服务就近转移就业。截至2020年10月,打工直通车已在兴安盟布点396个,通过平台关注37106人次,求职人数11058人次。

帮企业熬过寒冬推进复工复产

11月16日,记者在位于兴安盟的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员身着制服,帽子口罩一应俱全,在流水线上忙着卜留克丝的加工。疫情期间,这家企业通过内部转岗,扩大销售渠道等方式,不仅没有辞退任何员工,还新增了近70个就业岗位。

“受国外疫情影响,科沁万佳出口主打产品味噌全面受阻,味噌车间生产一度停止,但公司没有裁员,没有把压力推向社会,而是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实行内部转岗,将味噌车间员工分流到发酵蔬菜车间,加强内销品生产力量,缓解了社会压力。同时,我们还增加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在盟内、区内的消费不降反增,还成功与盒马鲜生等销售企业合作,调味卜留克、什锦黄豆也上了海底捞的餐桌,酸菜馅直供喜家德水饺。”工作人员介绍称,截至9月末,科沁万佳全年累计实现销量12923吨,同期增1915.48吨。

凭借兴安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落实的惠企政策,科沁万佳自2月起享有国家惠及中小微企业社保减免政策,月均企业减免21万元。此外,企业有92名员工参加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另有120人申报了以工代训培训,一次性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申报9人,吸纳大学生就业补贴4人。“通过培训,使原本只会蒸煮、制曲或发酵管理的单一工作的员工,学习掌握了全生产线的加工技能,为扩产和人员不足时的补充储备了技能工人。”工作人员表示,培训资金的划拨,缓解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不仅给培训助力,也使企业能腾出资金购置一些生产所需设备,人社部门的多项措施,有效帮企业熬过产业寒冬,顺利推进复工复产。

打造劳务输出“全链条”服务

“就业一人,幸福全家……”在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劳务输出办公室内,一条标语格外醒目。为了转变本地人“打点零工,喝点小酒,宁在家门口挣两千,不在外地挣七千”的传统就业观念,通辽市就业与人才服务中心采取多重措施,打造劳务输出“全链条”服务,实现农牧民工稳就业促增收。

29岁的杨晓山是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后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3月,他通过本村劳动保障助理员推荐和帮助,到青岛海信冰箱有限公司上班,免费住宿,吃饭有补助,每个月5000多元工资都攒起来了。一份工作让杨晓山顺利脱贫。

通辽市推动农牧民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一方面在镇、村设立农牧民就业需求受理平台,动态收集掌握当地农牧民就业需求,及时录入劳动就业子系统,建成实时更新的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一方面通过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劳务输入地建立战略劳务协作关系,签订战略劳务协议,稳定开发大批工资高、待遇好、权益保障到位的工作岗位。随后,通辽市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将征集到的岗位信息,在通辽市就业创业网、“通辽12333”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快手账号上实时更新发布,各旗县市区制作岗位信息二维码,张贴在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劳动保障平台,农牧民用手机扫描即可获取用工信息,各嘎查村劳动保障助理员和劳务经纪人根据农牧民就业需求实际,“一对一”“面对面”向农牧民推送岗位信息,介绍相关岗位情况。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输入地建立劳务输出服务站、选派驻企人员跟踪服务。目前,通辽市已在北京市顺义区、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深圳市、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安吉县、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等劳务集中输入地建立了6个劳务输出服务站,提供电话回访、转岗协调、维权保障等服务,如遭遇工伤、欠薪,服务站工作人员会帮农牧民工人进行维权,大大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科尔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辛大海告诉记者,在外务工的农牧民有了“娘家”,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大幅上升。

提前完成“十三五”就业各项指标

“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7.47万人,完成规划目标(125万人)的101.98%,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4.12万人,完成规划目标(25万人)136.48%;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48万人,完成规划目标(25万人)113.92%;农牧民转移就业1258.4万人,完成规划目标(1225万人)103%,其中,农牧民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人数1028.0万人次,完成规划目标(1000万人)103%。截至2020年10月,就业各项指标已经提前完成。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强化就业政策保障、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全力做好“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工作。截至10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2.4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01.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72万人,完成计划的94.4%;失业人员再就业7.7万人,完成计划的154%;农牧民转移就业242.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245万人的99%;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2.3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3万人的95%,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