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呼和浩特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了“农牧场”

“我今年77岁了,一直在杨家营村里生活。从我记事起就常听家里的老人们说:村里这个古墓有将近300年的历史,是干隆年间的,墓主人是土默特右翼都统,从民国初年就不再往下传了,当时已经传了十三、四代。”呼和浩特市杨家营村的王大爷说。

王大爷告诉记者:“刻着土默特右翼都统托博克的墓碑底座和顶部都是当初立碑后一直保存下来的,中间部分由于历史原因遭到破坏,现在立起来的则是后来修缮的。另一个刻着年代时间的碑也是如此,前几年重新修缮,还申请了文物保护。但是周围没有围栏,墓碑就在地上放着,风吹日晒。而且里面种地的、放羊的啥都有,实在是觉得可惜。”

记者来到位于杨家营村东的巴氏墓,看到大概有十几座墓整齐排列,还有四块墓碑仍保留至今。通过手机测量发现,距离刻有土默特右翼都统托博克的墓碑东侧约60米处的土地已经被木板围住,里面种植着一些农作物。期间,还有村民在陵园内放羊。陵园周围并无任何围挡设施。一块白色碑被随意放置在地上,经过大自然多年的洗礼,上面绝大多数的文字已看不清了,但是经过仔细辨认能看到嘉庆十年二月初四的字样。

据记者了解,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2012年4月18日公布杨家营巴氏墓为呼和浩特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位于呼市玉泉区杨家营村东,据清代《钦定蒙古王公表传》记载,该墓址系土默特右翼都统托博克家族陵园,是研究土默特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

就此事,记者联系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文物所,工作人员珠如目称:“玉泉区文物所2017年7月1日从市里接管了巴氏墓,接管以后每半年巡查一次。对于目前的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管理范围划出来,具体划定监控范围。2017年我们和市文物处讨论过此事,但没有审批下来。因为巴氏墓的地属于杨家营的集体用地,又是文保单位。而且巴氏墓有后人,属于以前的遗留问题,土地性质存在疑问,所以只能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保护和监管它。”

就此,记者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同时,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二十一条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