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打瓦壕”糜米火了,贫困户底气足了

大红奎村“打瓦壕”糜米火了,贫困户底气足了——发展产业脱贫富民“一村一印象”系列之六

村庄画外音:

大红奎村总人口1231户3656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31人,其中稳定脱贫10户30人、正常脱贫40户101人。土地面积40.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300亩,以井灌和柳沟河水灌溉为主。这里有肥沃土壤、独特气候温差,历经千百年沉淀,孕育出“打瓦壕”特色农作物——糜米。

“咱不能光坐等政府给救济,得有上进心。不能给贫困户丢脸,不能给国家脸上抹黑。”短短的两句话,道出了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脱贫户王守政心中的志气和脱贫的决心。

2014年,40岁的王守政因患强直性脊柱炎,引起双侧腿股骨头坏死,导致身体残疾。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2016年3月,经过两年多的住院治疗,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出了院的他人穷志不穷,觉得贫困户的“帽子”戴得不自在,发奋要励志脱贫。“在产业、健康、教育扶贫和转移性收入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帮扶下,通过自身努力,我年底正常脱了贫。”王守政感激地说。

王守政身残志不残,近三年来,依托金融扶贫贷款和自家积蓄,先后购置了二手挖掘机、拖拉机、播种机等一整套农机。干不成重活的他,当起了农机驾驶员,通过给村民搞田间机械服务来增加收入。“去年,主要靠机械服务、养羊和妻子打零工,纯收入5万多元。”

今年开春,王守政在本村承包了300亩土地,并和2名村民结成互助小组,还有妻子当助手,要好好地大干一番。

“现在,100多亩好地已经种了玉米、葵花。另外,计划种150亩‘打瓦壕’糜米,并和村里签了订单种植收购协议。”王守政底气十足地说,有党的好政策托底,只要自己勤劳肯干,再加火了的“打瓦壕”糜米,一定能刨闹出一个好日子来。

“打瓦壕”糜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区域特色农作物,在周边地区广受欢迎。2019年4月,鄂尔多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派驻大红奎村工作队驻村以来,在实地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到打瓦壕区域的土地曾是黄河古道,具有土壤肥沃、病虫害少等特点,又地处北纬40度黄金谷类产地,在该区域种植的糜米具有成本低、风险小、质量高等优势。

“当即,就和村‘两委’共同确立深挖本村小杂粮特色,打造‘打瓦壕’糜米品牌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并以此来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大红奎驻村第一书记冯善龙说,在政府产业扶贫资金和包联单位出资前提下,当他采取施有机肥、人工锄草的模式,种植绿色无公害糜米170亩村集体示范田,并带动农户和贫困户种植300多亩。

为了更好地将无公害糜米广泛推广,形成村集体经济的拳头产品,紧接着又成立村集体公司——达拉特旗红启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产品生产和对外销售,设计“打瓦壕”Logo(商标)、注册“打瓦壕”品牌、鉴定营养成分,将“打瓦壕”糜米包装成为品牌产品。

“去年,共争取18万元资金、开支14万元,村集体170亩示范田精加工出2万斤糜米,每斤按照10元全部销售一空,纯利润就有近6万元。”大红奎村党支部书记刘永伟高兴地说,种植期间有8户贫困户临时参与打日工,户均增收近1千元,另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军种植约40亩,直接纯收入3万元。

“‘打瓦壕’糜米是真的火了,关键是品质好,不信你看看货。”见到记者,脱贫户王军话没说几句,转身便去凉房取米。

转眼的功夫,王军手捧着两碗不同色泽的糜米进了门,口中嚷嚷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罢,把右手端的一碗米呈现在大家眼前,只见金黄色的米粒,颗颗饱满圆润,粒粒色泽黄亮。

“‘打瓦壕’糜米不仅好看,更为难得的是好吃、有营养。”冯善龙笑着接过话茬,去年单位同事找他代购了不少,这是大家一致的评价。

“施化肥与上有机肥,产出的糜米确实是两个样子,口感也不同,价位也差别很大。”刘永伟补充说,“打瓦壕”无公害糜米价格是普通糜米的两倍还多,就这还成了抢手货。

“说千道万,还是托了二位书记的福,没有你们哪有我去年那么好的收成。”王军这位中年汉子憨厚地挠了挠头、笑着说,年底村里又给了一千元产业发展资金,今年计划再种植四、五十亩糜米。

“去年,该村有一片1430亩集中连片土地,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农业,但因为缺少水电且分散在农户手中,一直闲置,无法耕种。”冯善龙介绍,包联单位与镇政府再次联手,帮助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再集中进行土地平整,打井上电,变旱地为水地,按照每亩300元土地流转费与正时草业签定了10年合同,还约定正时草业拿出利润的20%与村民共享红利。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0余万元。

“2019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65万元,从中拿出4.8万元与40户正常脱贫户共享发展红利,这是历史以来的第一次。”刘永伟感慨地说,大河有水小河满,过去看到贫困户有困难,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村干部说话也有底气了,大家不仅夸你好,关键是还跟着你一起干。

为了壮大“打瓦壕”品牌效应,前不久,大红奎村集体研究决定,品牌授权,让利于民,优先鼓励贫困户利用荒地、和闲置土地种植糜米,对符合绿色无公害糜米标准的种植户,根据村民的实际产量,授权使用村集体的品牌包装,采取订单回收和自产自销的模式,使农户的利益最大化。

刘永伟介绍,今年,大红奎村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秉持绿色、无公害原则,在主推“打瓦壕”糜子精米的同时,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对糜米进行深加工,推出“奶油炒米”“每日糜米饭”等方便健康食材,并借助“打瓦壕”品牌,打造一系列农产品礼盒,上线京东达拉特扶贫馆和淘宝鄂尔多斯味道网店进行销售。

“同步,计划联合昭君镇的富硒弱碱‘四村大米’,强强联手组成‘金银搭档’二米饭,彻底打响‘打瓦壕’这块品牌,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冯善龙补充道。

人物同期声:

党支部书记刘永伟:“村民们说:糜子只要捉了苗,就有了一半收成。大红奎人一定要发扬像糜子那样不选择地势、不苛求水肥的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脱贫户王守政:“作为贫困户,等、靠、要永远不行,要有战胜贫困的心劲,不能给贫困户丢脸,不能给国家脸上抹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