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骏足饰金羁连翩驰草原——走进蒙古马文化博物馆

民族特色浓郁的展厅。

明代《元亨疗马集》。

蒙古马文化博物馆外观。

锡林郭勒大草原,广袤无垠,水草丰茂。春季浅草泛黄,成群的蒙古马,悠闲地吃草,尽情地驰荡。西南端的镶黄旗,马文化积淀深厚,清朝时为“蒙八旗”之首,曾有“皇家牧场”之称。这里出土了元代金马鞍、清代皇家牧马人印章等珍贵文物。这里有一座蒙古马文化博物馆,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博大精深的马文化。

明代《元亨疗马集》。

蒙古族非遗传承人的雕塑作品《八骏》。

银马嚼子。

嘎拉哈赛马游戏。

浓缩的文化印记

位于新宝拉格镇的蒙古马文化博物馆,是一座造型为圆柱形、顶部呈马掌形的建筑,外墙浮雕壁画《牧马人的四季》,古朴粗犷,生动形象。”在蒙古族神话传说中,马掌图案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包含美好寓意的造型,体现对马文化发展前景的憧憬。”蒙古马文化博物馆馆长达来说。

蒙古马文化博物馆建于2008年5月,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走进博物馆,马文化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426件展品和文物,或朴拙或华美、或浑穆或纤巧。蒙古马的标本,赛马、套马、抓马、驯马、骟马、打马印、打马鬃、挤马奶等画面,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八骏图、万马奔腾等内容的浮雕壁画,给人以视觉震撼。灯箱中图片和文字详细介绍了蒙古马的毛色、马的各部位名称、马的牙齿、马的步伐、马烙印、相马等。

“自古以来,蒙古族以马为伴,积累了丰富的相马经验,总结出了独特的相马学,分整体评价和单独评价两大类,整体评价从马的协调性、科属、蒙医学和血统来评价。单独评价从马的科属、大小、各部位、牙齿、旋毛、步伐等来评价。农学和兽医学双博士、内蒙古农业大学芒来教授在他主笔编撰的《蒙古人与马——蒙古族马文化大全(蒙古文版)》巨著中,详细分析了蒙古族相马学的深层次内涵和发展历程,从而系统说明了蒙古族相马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达来说。

灯箱中展示的1095个蒙古族传统马烙印图案,来自民间习俗、物件饰品、艺术造型、动植物形象、语言文字等。“马烙印与蒙古族的牧马业管理、社会生活、风俗礼仪、文化艺术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具有民族特色的马烙印图案,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古老的打马印风俗礼仪在草原上传承千年。蒙古族牧民对马烙印爱如珍宝,平时系上哈达,放在蒙古包的哈纳顶上。”达来说。

博物馆陈列着蒙古族与马息息相关的生活、生产器具,有马鞍、马镫、马笼头、马嚼子、马掌、马印章、刮皮刀、骟马夹、骑马着装等,以及有关赛马的斗智游戏、制作马奶的用具、马的医疗器械、雕塑作品等,让人目不暇接。展示的“嘎拉哈赛马游戏”,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在展柜里,几十颗涂了颜色的羊拐“马面”朝上,挨个儿摆成一条长线,表示赛马的跑道,长线的一端为起点,另一端用羊拐垒“敖包”代表终点。“嘎拉哈赛马游戏可两人玩,也可多人游戏。比赛时,两人各选一个有标记的羊拐为自己的‘赛马’,并列于起跑线。最先到达‘敖包’者为冠军。嘎拉哈赛马游戏能让小孩子爱上赛马运动。”达来说。

博物馆珍藏的明代《元亨疗马集》、清代皇家牧马人印章,非常珍贵。《元亨疗马集》是我国兽医学宝库中内容丰富、流传较广的一部兽医经典著作,清代至今俗称《牛马经》,系明朝喻仁、喻杰兄弟两人所著,自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梓刻以来,至今已有412年历史。《元亨疗马集》自问世后,历经后人改编和多次翻印,公元1678年重刻时将《元亨疗牛集》和《驼经》并入。

“清代皇家牧马人印章是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道光皇帝授予镶黄旗的印章,有着174年的历史。”达来介绍说。

展厅内设有马鞍展柜,察哈尔马鞍,苏尼特马鞍、阿巴嘎马鞍、乌珠穆沁马鞍、鄂尔多斯马鞍、阿拉善马鞍、乌拉特马鞍、哲里木马鞍等,各具特色,十分精美。“在蒙古族马鞍的演变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以地区为特点的马鞍。”达来说。

展厅中陈列的元代浮雕卧鹿海棠缠枝牡丹纹金马鞍,虽为复制品,但。1988年,元代金马鞍出土于镶黄旗乌兰沟古墓葬。马鞍鞍体包镶黄金饰片,边缘有钉孔,有的钉孔内有银钉残片。前鞍桥主体图案为八曲海棠形框内浮雕卧鹿纹,框外以牡丹花纹装饰。后鞍桥主体图案为忍冬纹。前鞍翅主体图案为缠枝牡丹纹,边饰莲瓣及草叶纹。后鞍翅饰卷草、栉齿及莲瓣纹。此组马鞍饰具,均用捶揲工艺制成,继承了我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工艺,现由内蒙古博物院珍藏。

清代皇家牧马人印章。

哲里木马鞍 。

察哈尔马鞍 。

阿拉善马鞍 。

阿巴嘎马鞍 。

注重社会教育功能

在博物馆里聆听展品背后的故事,了解马鞍的制作过程,观赏马文化遗存……蒙古马文化博物馆免费开放12年来,举办展览与活动。“让更多的人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了解蒙古马文化博物馆。现已接待国内外观众10余万人次。”达来说。近年为了让广大牧民更好地了解蒙古马文化博物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博物馆工作人员到各嘎查展出博物馆展品、马文化图像资料。还举办了“基层与民族文化同行”活动。

“挖掘馆藏资源文化内涵,向观众讲好展品背后的故事,是近年蒙古马博物馆探索的方向。同时调动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开发文创产品的积极性。”达来说。

《博物馆条例》开始实施后,根据条例,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在博物馆的三大功能中,教育功能被置顶。现在蒙古马文化博物馆常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活动,有手工制作马鞍体验,也有马雕塑艺术欣赏,学生们乐在其中。

蒙古马文化博物馆对追溯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镶黄旗对蒙古马文化博物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包括外墙维修、浮雕壁画更新、展柜装饰、陈列布置、补充展品等,不断促进博物馆规范化,法制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更加注重社会教育功能。观众通过参观,了解蒙古马文化历史,欣赏与马相关的艺术,会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达来说。

草原的宽广容纳万马奔腾,骏马以聪灵忠实结伴人类进程,蒙古族与蒙古马相依为伴,创造了蒙古马文化。体态俊美、步伐矫健、性格聪灵、意志坚韧的蒙古马与人和自然完美结合,和谐共存,奏出生命与生态的自然旋律。“欢迎人们来到蒙古马文化博物馆,这里可以直观、深刻地领悟‘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蒙古马精神。”达来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阿荣 莎日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