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葫芦上“烙”出大千世界

烙画创作中

文玩葫芦

黄财神

寒梅

孙悟空

达摩倒流香炉

金陵十二钗

葫芦谐音“福禄”,是吉祥福气的象征。而以葫芦为纸、烙铁为笔,把绘画、雕刻等技艺巧妙地构思于葫芦之上,这就成了葫芦烙画。葫芦烙画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也名为“火针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昆区文化馆,就有这样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传承人,她酷爱烙画技艺,将一个个普通的黄皮葫芦,变成各种古朴自然、别具特色的葫芦艺术品,她就是中国烙画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包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包铁五中美术教师杨炳学。

近日,记者走进杨炳学的工作室,聆听她与烙画和葫芦艺术品之间的故事。

结缘

记者见到杨炳学时,她正在拿着烙笔,娴熟地在葫芦上作着画。

在工作室的角角落落,摆满了各色各样、完成和未完成的葫芦作品,杨炳学用烙画的技艺把这些看似普通的葫芦变得更加鲜活灵动,艺术性与观赏性俱佳。她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她每天工作的地方,闲时就沉浸在葫芦的世界里。

谈及如何结缘烙画,杨炳学一边作画一边向记者娓娓道来。“五岁那年,父母带我和姐姐回县里老家,无意中看到五姥爷拿着烙铁在柜子上烙图案,瞬间被他娴熟的动作和高超的技法所吸引。”意在笔先、落笔成型,是当时老人创作时的真实写照,他完全不用打铅笔稿,直接拿烙铁去作画,这在年幼的杨炳学眼里实在是太神奇了。

临别时,老人送给杨炳学一个小葫芦,并在上面用烙铁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字,让她爱不释手。

因为从小喜欢绘画,在父母的用心培养和自己的刻苦学习下,杨炳学考上了包头师范学院油画专业。到了大学,有的同学除了自己的专业以外,还研究点别的东西,比如蒙古学生会画皮雕,她就心想自己也应该做点啥,于是想起小时候五姥爷送的小葫芦突然来了灵感欲要改造一下,上网一查有好多工艺,其中就有烙画,才知道年幼时五姥爷用烙铁去烫的技法叫烙画。

据杨炳学介绍,烙画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的表现手法。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葫芦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烙画相传起源于秦朝,但并无可考证据和史料。据民间传说记载,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为何喜欢在葫芦上作画?杨炳学说,葫芦代表着福禄之意,烙画葫芦就是在葫芦表面,用烙笔绘出或深或浅的褐色图案,形成一幅独特的画作。通过勾、勒、点、染、擦、白描等艺术手法,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研读大学课程的同时,杨炳学开始把老艺术家们用的烙铁工具改成了烙画机作画,这样画出的作品更加细腻生动有灵魂。虽然有绘画基本功,起初烙画还是把握不住烙笔,因为葫芦是圆形又光滑,烙笔轻重不好掌握,温度也不好控制,一不小心画坏了,经过勤学苦练,最终能够运用自如。

毕业后,她又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天津、山东等地的烙画大师请教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了自己的不足,慢慢研究出一些特有的技巧。”

创作

杨炳学告诉记者,要想完成一件好的烙画作品,前期选葫芦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特点的葫芦决定着烙画的个性主题和图案。”杨炳学说“做烙画的葫芦最好是放置一年以上的,时间越长的葫芦皮色越深烙画效果越美,越有感觉。”为此,她经常会收集一些葫芦优质产区的各种形态的葫芦。

选好葫芦后要构思,在葫芦上做什么风格、什么样的画,都体现着创作者的水平和心思。“我最喜欢异型葫芦,这样创作更有乐趣,更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杨炳学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葫芦烙画的创作步骤。“首先是选图,根据图案去选葫芦形,然后根据这个造型去设计,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底,可以拿铅笔先去打稿子,一定要把构图掌握好,再拿烙线的笔先把线条勾一遍,轻重一定要掌握好,不能从头到尾一个温度一个色调,这样画面容易呆板僵硬。”杨炳学说,勾完线以后把这个铅笔印用橡皮擦掉,就可以晕染了,这个过程中不能把烙画机那个温度调到最高,比如画人的发色,直接调到几百度去晕染那就糊了、碳化了,所以无论画什么都要从低温多遍匀速晕染,一定要层层加深,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表现出立体感赋予作品生命。

在葫芦上作画,烙铁就是笔,看似简单的线条,从构思到创作需要大量的时间,精神需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

“画人物是最难的,难在人物的五官、手脚及动态,其次就是动物,最后是花鸟、山水,卡通是最简单的,适合初学者习作。无论画什么都需要一个过程,必须得经过慢慢地反复磨炼才能画得逼真。”杨炳学说。

杨炳学认为,烙画只要有美术功底,拿烙笔当笔,画的过程中掌握好技巧和机器温度胆大心细的去画即可。“在葫芦上作画肯定比在纸上要难得多,因为它是个圆面、球面,容易变形,所以要多练、多研究,最终让烙画和葫芦融为一体。”

精品

如今,杨炳学已经创作了大大小小上百件烙画作品,其中让她比较满意的有几幅大作品,作画时长几个月乃至一年。

比如,在5米长的木板上烙绘中国名画《清明上河图》,再现历史长卷,生动再现、震撼心灵,生动再现了北宋京城汴梁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这个作品倾注了我一年的心血,它是在木板上创作的,800多个人物、几百只牲口,还有城墙、船只、桥梁、马车、商铺、树木等各个景象,将当年汴梁的繁华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个作品参加包头市美术教师作品赛获一等奖后被收藏。

另外,《孙悟空》《蒙娜丽莎》《金陵十二钗》《十八罗汉》《水浒108将》《黄财神》等超大葫芦作品多次在各类美术大奖赛中屡次获奖,并先后被加拿大国际友人、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及国画大师鲁秋老先生等艺术爱好者收藏。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件特别的作品——《达摩神悟图》葫芦刀刻倒流香炉,这也是杨炳学喜爱的作品之一。“这是个天然抽裂葫芦,我喜欢它的浑然天成,喜欢大自然赋予它奇美造型,于是反复斟酌什么样的素材可以赋予它灵魂?看着葫芦的天然抽裂象形,突然仿佛看见达摩祖师在老树下盘地而坐,于是有了灵感。”

杨炳学告诉记者,此件作品本着“随形赋式,随类赋彩”的创作原则进行,在满是原始抽裂状态下,经过不断的推敲构思取舍,根据倒流香倒流原理,本着尽可能保留天然成趣的抽裂象形原则,经过数日时间设计创作,最终完成这件《达摩神悟图》葫芦倒流香雕刻作品。

如今,葫芦烙画艺术已经融入了杨炳学的生活,一个个看似普通的葫芦在她的手下变成了艺术品,让人惊叹不已。“只要是日常没课,我就一直拿着烙笔作画,时刻提醒自己要多出作品,多出精品。”杨炳学说。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作为昆区非遗传承人,杨炳学也是包铁五中特色校本课葫芦烙画教师,多年来她一直在烙画技艺的传承上也发挥着自己最大的能量。

“一门手艺,要想有持久的生命力,还得靠传承。”杨炳学说,学校开设校本课葫芦烙画就是传承古老技法很好的平台。“我大学毕业后,任教包铁五中美术老师,工作之余只是把烙画当作爱好。2014年学校来了新校长,他对这些中国传统艺术也很感兴趣,想在学校里开设特色校本课葫芦烙画,我当时特别兴奋。”随后,学校精心打造了烙画工作室,就这样葫芦烙画校本课成立了。截至目前,学校培养出200多名烙画学生,参加各级比赛获奖无数。

与此同时,昆区文化馆也在今年3月份专门开设了葫芦烙画课,由杨炳学免费教学,让更多人接触了解烙画葫芦。“目前喜欢烙画葫芦的人比较多,但掌握这项手艺的人比较少,现在我是区级非遗传承人,今年还要申报市级非遗传承人,我有义务和责任把葫芦烙画的手艺带到课堂上,可以擦亮非遗品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传承下去。”(记者李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