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打瓦壕糜米:“金银搭档”精彩亮相

吉轩

打瓦壕,位于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这里有肥沃土壤、独特气候温差,历经千百年沉淀,孕育出大红奎村的特色农作物——打瓦壕糜米,以其卓越的品质“香誉”鄂尔多斯周边地区。

现在,不喷农药、不上化肥、不铺地膜的“打瓦壕糜米”又传来好消息——打瓦壕精品“金银米”即将上市。

所谓“金银米”就是将打瓦壕糜米与昭君镇的富硒弱碱“四村大米”按照1∶4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两色米,用其烹制米饭色味俱全。大红奎村委会主任解小军介绍说:“目前计划推出2.5万公斤‘金银米’,按2.5公斤1袋密封装,每袋35元。如果市场需求量大,继续增加新品推出量,助推‘打瓦壕糜米’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全面打响‘打瓦壕’品牌。”

近日,鄂尔多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派驻大红奎村第一书记冯善龙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拿到了CTI华测检测对“金银米”的营养成分检测报告,添加糜米的“金银米”与普通大米营养成分对比显示,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大米14%。

去年,大红奎村集体170亩糜米示范田,精加工出1万公斤糜米,每公斤按照20元的价格销售一空,纯利润近6万元。种植期间有8户贫困户临时参与打工,户均增收近1000元。带动农户和贫困户种植300多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军种植约40亩,纯收入达3万元。

从人均纯收入千元到1万多元,近年来,大红奎村村民在种植玉米、葵花、糜米等作物的不断探索中,尝到了大力发展产业的甜头,更加坚定了他们走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之路。

为了更好地将无公害糜米广泛推广,形成村集体经济的“拳头”产品,让村民们特别是贫困户增收致富,依托“打瓦壕糜米”这一富民产业,今年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把产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围绕打造“打瓦壕糜米”这一特色产业,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大红奎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经村集体研究决定,品牌授权让利于民,优先鼓励贫困户利用荒地和闲置土地种植糜米,对符合绿色无公害糜米标准的种植户,根据村民的实际产量,授权使用村集体的品牌包装,采取保底订单回收和自产自销的模式,促进农户利益实现最大化。

解小军介绍,村委会牵头组织与贫困户签订糜米购销合同,与当地的红糜子种养殖合作社合作,合作社负责糜米的收集、加工、包装,对贫困户的糜米,合作社优先以最低保障价格收购,在确保贫困户收入有保障的同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再由村委会负责糜米的品牌推广与销售。

王守政是大红奎村糜米种植大户,今年他种糜米种出了成果、种出了效益。就目前的市场行情看,今年的糜米价格跟去年的一样,每公斤20元。“亩产按100公斤计算,每公斤纯利润至少5元,那我150亩的糜米纯利润能达到7.5万元。”王守政笑着说。

据悉,今年大红奎村种植了1500亩糜米,其中1100多亩是合作社种植的,380多亩是带动村里的13户贫困户种植的,估算亩产100公斤,预计可产15万公斤糜米,除去成本,纯利润每公斤按5元计算,预计产值75万元左右,其中13户贫困户收益在20万元左右。

今年,大红奎村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秉持绿色、无公害原则,在主推“打瓦壕”糜米的同时,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对糜米进行深加工。“金银米”一经推出,将利用电商平台,上线京东达拉特扶贫馆和淘宝鄂尔多斯味道网店进行销售,增加群众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糜米种植,持续做优做强特色富民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助力脱贫攻坚,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解小军信心满满地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