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互联网打通农副产品“出山路”​——赤峰市打造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新模式

在内蒙古禾为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益农公社电商产品体验中心,客商在挑选敖汉特产。记者王蒙摄

⇦林西县城北街道联合县商务局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邀请赤峰学院经济系讲师到鸿泰社区开展电商技能普及专题培训。记者呼格摄

⇨阿鲁科尔沁旗职业学校内,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正在电商平台上处理订单。记者池梓茗摄

在赤峰搜田农村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客服人员在处理商品订单。记者王蒙摄

林西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是集电商产品体验、智能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纽带,目前已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站58个,举办电商培训6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实现网上交易额150万元。记者呼格摄

阿鲁科尔沁旗润万家超市内,市民通过“草都天下”电商平台订购产品。记者池梓茗摄

打开中国地形图,有这样一个地方,她地处北纬41°17 ′10″ 45°24′15″,位于大兴安岭西南段山脉与燕山北麓山地。她是国家和内蒙古重点贫困地区之一,是内蒙古重要的产粮大市,也是农耕文明积淀深厚的地区。

这个地方叫赤峰,这里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孕育了267个绿色农产品和2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但长期以来这些“山货”藏在深山人不识,处于乡村集市摆摊吆喝、小商小贩收购贩运的低层次阶段,形不成品牌、卖不出好价钱,当地群众陷入了“抱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尴尬境地。

直面贫困,探寻治穷之方。随着“互联网+”在我市的不断发展壮大,赤峰这片古老而传统的农耕文明迅速与快捷的信息化经济接轨,网络在9万平方公里的玉龙故里逐渐普及,农村电商发展步伐也如孕育出的新生命一样,在农村大地迅速生长、壮大。

这也昭示着“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赤峰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新模式为我市脱贫攻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借力电商扶贫,赤峰“山货”正走出深山,风行万里……

求变

农村电商为精准扶贫开药方

作为农业大市,做强农业经济、提升农业附加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出路和潜力所在。

高亚辉是敖汉旗新惠镇扎赛营子村东一组的贫困户,这几年他种植的大金苗谷子全部卖给了惠隆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赤峰野农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将“孟克河”小米进行整体包装和宣传折页设计,制作了商品购买专属二维码,并上架至“赤峰购精彩”精准扶贫专区,高亚辉的小米远销到了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

通过“电商+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高亚辉种植的30多亩大金苗谷子每年多增收6000多元,这也让他顺利脱贫。

敖汉旗惠隆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王增雨告诉记者,将来合作社还要探索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后可立刻显示出该产品的种植地及农户的基本情况。

“我们采取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销售模式,不仅帮助当地特产出山、出村,丰富了城里人的餐桌,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升级,还可以实现精准脱贫。”惠隆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国军说。

为抓好电商扶贫工作,我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把网店开在意向贫困户家中。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法,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结合各电商示范县域内重点企业,电商服务中心个性化制定网络营销计划,通过与当地电商、网络经纪人、专业协会开展贫困户网店“一对一”对接,帮助贫困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赤峰电商走上了“快车道”。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9个、苏木乡镇电商中心43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1057个,其中贫困村建设村级服务站225个,占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的22%。

转型

直播带货为特色农产品找销路

我市生态良好、资源丰富。为解决农特产品“卖难”问题,我市积极探索直播带货的扶贫新路子,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了网络里的近在咫尺,让赤峰的绿色“宝贝”通过手机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今年5月,我市12个旗县区的14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媒体的助力下,把各地特色农畜产品作为重点宣介对象,通过快手及抖音平台开启直播带货活动。松山区大庙镇副书记、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在快手直播间变身“带货萌婶”,2个多小时的直播时间内点击量达到2万+,点赞量3万+,直播期间销售西红柿、荞麦米、瓜子等10多种当地特产。昔日“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赤峰山货,一时间在网络上成了备受网友青睐的“香饽饽”。除卖货外,赵会杰还在直播中围绕小庙子村的民俗文化、特色产业、绿色生态等与网友进行互动分享。

与此同时,巴林左旗朝阳营子村的笤帚、克什克腾旗多若诺日嘎查的奶食品、敖汉旗丰收村的小米等12个旗县区的特色农产品均在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直播间”同步开播。摄像头前,他们一个个用起网络语言,使尽浑身解数为当地山货找销路,又通过直播实时互动,将当地产业特点、自然风貌及民俗文化等推介给广大网友。

如今,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打通我市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出山路”,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销售人员变为带货主播,特色农产品卖得红红火火。

直播带货已经成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范例,为进一步探索网络直播带货新形态,我市继2019年底组织相关旗县区和企业赴浙江和广东进行“网红带货直播经济”考察之后,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形成了《关于赴浙江、广东网红直播经济考察报告》和关于推进赤峰市网红直播经济发展初步方案,并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开展直播销售活动。市商务局与阿里巴巴内蒙古总代理内蒙古德亿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以发展赤峰地区网红经济、孵化赤峰地区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直播人员、安置部分就业、扶持创业为原则,就地区网络直播及人员培训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商务局与赤峰地区腾讯端微信自带流量平台赤峰慢生活一站式分享服务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赤峰慢生活一站式分享服务平台将基于腾讯及配套的权益资源和周边生态,帮助赤峰本地商贸企业快速搭建互联网运营体系,免费提供直播平台,通过线上直播提高线下店铺知名度,帮助商家快速升级云端服务,创新流通形式,实现消费升级。

1至4月,我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57.37亿元,自治区占比11.51%,位列全区第二位;实现网络零售额26.4亿元,自治区占比9.29%,位列全区第三。

期盼

让电商“飞”入寻常百姓家

喀喇沁旗锦山镇阳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于素侠最近很激动,因为她有了另一个身份网店店主,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份网络事业。

于素侠原本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四口之家。然而2011年的一天,于素侠的丈夫因一次意外事故去世,一家人失去了顶梁柱,陷入了贫困。

为了摆脱贫困,于素侠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依靠家族传承的手工技艺,创办了众富手工坊,最初由于信息闭塞,她制作的手工制品销售不是很乐观。转机出现在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于素侠参加了旗里组织的电商培训班,通过认真学习,掌握了网络销售的技巧,她在美村网开设了网店,将手工制作的羊皮汽车座套、狗皮汽车座套、羊皮手工缝花褥子、羊皮手套、皮毛一体裤子等在网店销售,年收入10余万元。成功摆脱贫困的于素侠还带动了贫困户、残疾人15人参与生产。

电商发展,人才是关键。借助电商培训的优势,我市9个电商示范旗县区针对区域内的政府工作人员、种养殖大户、退役军人、贫困家庭农牧民等群体开展电商培训。培育一批知名电商企业,如利隆米业、太极天驴、大辽王府、文慧种植专业合作社、鑫洋手编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夯实人才基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引导年轻人返乡创业,提升了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培育了大批电商、网商主体,形成了浓厚的电子商务发展氛围。

目前,在各示范旗县区培训农村牧区网民63376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129人次;带动就业81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1365人。

破局

迈过物流人才等多道坎

谈电商必谈电商扶贫。然而,几个人、几个合作社在巨头们强大资源推动下取得成功,并不意味着贫困农户就因此真正驶入了互联网快车道。走好电商扶贫路,我市还需迈过物流、人才等多道坎。

继续在全市电商示范旗县区中开展区域公共品牌体系建设。帮助各电商示范旗县区深入挖掘特色产业、人文历史、乡村旅游等优质资源,建立各地专属的区域公共品牌,打开品牌窗口,形成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标准化,提升各地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持续培育孵化电商企业及应用型人才。结合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旅游资源,引导和协助各地培养一批具备电商发展潜力的企业及个人,指导各地电商中心依据当地实际进行定制化孵化,培育网商队伍。重点孵化一批创业型淘宝店铺,将其作为电商创业和电商扶贫的带头人重点培养,形成专题化培训,在各地电商运营中心定期举办沙龙、公开课,通过到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学习,培养电商复合型人才。

努力破解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市区域物流分拨中心的建设要继续优化和推广“共享物流”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整合区域内邮政、传统商贸企业物流资源,加强网络、设施和信息的共享,鼓励农村牧区电商企业利用已有的实体网店和物流网络,把农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有机结合,既降低物流等运营成本,又增加经营收入。

围绕全市的名优特农畜产品打造电子商务供应链。从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品牌培育建设、包装设计等入手,提升我市特色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强品牌培育,增加产品附加值。引导有条件的农牧业经营主体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建设电商专区或旗舰店,开展农畜产品网上批发、零售和产销对接等活动。

探索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牧区经济、扶持农村牧区产业发展的道路。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工作,推动农村产业开发,推动农产品上行,实现农村牧区生活电子商务化,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要促进电子商务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造新需求。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我市将以电商为笔、互联网为砚、大数据为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张图纸上奋力书写开拓进取的创新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