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盟市抗“疫”全景】内蒙古阿拉善:联防联控严守阵地 不留死角不漏一人

新华网呼和浩特2月17日电(记者张晟、贝赫)阿拉善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盟市,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为了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战“疫”一线,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积极布控,有效防止了疫情输入,守护了广大人民健康安全。

共产党员带好头干部群众齐参与

年过六旬的郝国堂是阿左旗王府街道西花园社区的一名普通党员,连日来,他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在排查站点不畏严寒,坚守岗位,认真细致地对进出入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查身份证、测体温,并做好登记,力争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他说:“身为一名老党员,这时候就要冲锋在最前线”。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阿拉善盟全面启动了“向社区报到、到社区请战”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响应,与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强劲合力,共同筑牢了社区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额鲁特一村是一个没有物业公司、没有业主委员会及统一的进出口管理通道的老旧小区,该小区老年人较多,防护意识弱。疫情防控开始后,阿拉善盟法院作为包联单位,迅速组织党员志愿者“到社区报到、向社区请战”,迅速明确了防控重点,制定了防控措施,保证每天3班人员轮流值守,确保该小区20栋楼每栋楼每日至少进行2次以上消毒清洁;在社区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摸排、人员登记监测、防疫知识宣传等各项工作,为老旧小区居民筑起了安全防线。

记者从阿拉善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获悉,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阿拉善盟成立抗击疫情先锋队277支,党员志愿服务队430支,在社区设立党员先锋岗552个、党员责任区830个;全盟31个苏木镇、6个街道全部成立疫情防控“尖刀班”, 193名“第一书记”、852名嘎查村“两委”成员、2316名“网格员”、247名驻村工作队员、240名社区“两委”成员投身防控一线,以村民(小区)小组、“党员中心户”为战斗集体,党员为战斗员,实行包组联户、责任到人,为疫情防控筑牢组织基础、提供人力保障。

“网格化”管理不漏一人

针对广大牧区地广人稀的现状,阿拉善盟的各嘎查村的农牧民、民兵、护林员、村民小组等力量也广泛参与到抗疫一线,他们自发组成戈壁草原守护神—“都贵楞”,“都贵楞”是蒙语“小组”的意思。各个小组驾驶摩托车在农牧区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巡逻巡查,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开展疫情宣传和劝阻,坚决杜绝外省人员向旗内流动,最大限度阻断了传染途径,确保了疫情没有向牧区输入。

阿拉善高新区乌斯太镇巴音敖包嘎查科泊尔村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这里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共有27户73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9人。牧民哈斯扣作为村里的村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开始对所有住户进行地毯式排查,亲自上门逐个进行体温测量和防疫宣传,往往深入沙漠一个来回至少需要6小时。他说:“不管多远,我的职责就是确保村里不能有一个人被落下”。

南田社区是阿拉善左旗新华街道唯一的全平房社区,这里基础设施差,地域大、住户分布不均,记者在南田社区看到,以前四通八达的社区现在已经用铁板将31条巷道封闭,形成内环式的10片区,这种网格化的管理,对辖区做到了绝对管控。记者了解到,目前阿拉善盟全部52个社区的270个住宅小区和8644套平房所在区以及200个嘎查村均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了责任到人,确保有力有效落实防控举措。

多措并举重宣传

“疫情期间要注意,串门只串自家门。”“一天到晚三注意,开窗洗手戴口罩。”在阿拉善右旗不少小区门口前,总能听到类似的宣传广播,内容不仅朗朗上口,还能让进出小区的居民入脑又入心,正是这些“小喇叭”将疫情防控知识传到了千家万户。

阿拉善盟的人民群众还采用了多种“接地气”的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来自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尔嘎勒赛汉镇乌兰呼都格嘎查和硕特民歌传承艺术协会的牧民艺人,用己所长,自编自演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蒙古族特色文艺作品“好来宝”,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将疫情防控知识传到千家万户。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牧民阿拉腾础鲁用蒙汉两种文字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刻画成了一幅幅内容新颖有趣的皮画,以诙谐易懂的方式宣传疫情防控。

阿拉善盟地广人稀,不少农牧民居住偏远,信息闭塞。为了实现疫情防控信息宣传在农牧民中全覆盖,阿拉善盟积极组织志愿者,利用379个微信群和微信矩阵,及时转载、转发疫情最新情况、防疫动态信息、防疫知识等13083条,覆盖385027人次。对于未使用智能手机的农牧民,志愿者们采取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通知。“盟里有啥最新通知,微信全通知下来了。”图格里嘎查牧民潘多军满意地说,“我自己和家人的体温也是每天通过微信报上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