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百姓急事不能拖 "卡"在居民心里的电梯终于开门了

“妈!咱们出发!”帮着母亲刘荣恩梳洗打扮,换上新衬衫,坐上轮椅,任旋鹰推着母亲,在6层家门口,来了张自拍。

什么事让母女俩这么开心?“我们楼一层的电梯门终于开了,坐电梯能直接到一层了!”任旋鹰开心地说。不仅仅是这母女俩,全楼198户居民都为这事儿高兴,不少居民还在一层电梯入口处拍照留念。

电梯一层不开门这事儿困扰了这座楼30多年。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玉桃园社区后桃园胡同9号院5号楼为12层电梯楼,建成于1987年。刚建成时,5号楼的3个单元分别有南北两个门。由于特殊原因,北门运行不久后就被封闭,不再启用;南门位于院内,但由于底商占用空间,电梯最底层只能设置在2层,居民想乘电梯,需要先登30多级露天台阶。

随着时间的推移,5号楼里的老人越来越多,65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达70%。一部分老年居民呼吁:“希望电梯能直达一层。”但5号楼属于多产权居民楼,再加上小区物业更替多家,低层居民意见不统一等原因,“电梯通达一层”的难题始终没有解决。

刘荣恩今年87岁,腿脚灵便时,最喜欢在楼下的小院里和老街坊们聊天。最近五六年,老人罹患脑梗、肠胃病等,语言和行动都受到极大限制。“我最怕我妈犯病。”任旋鹰说,“抢救有黄金期,电梯不能直达一层,就需要有担架工的救护车。要多等很长时间。我也没能力把母亲抬到一层。”为这事,任旋鹰急哭了好几次。

电梯难题谁来办?怎么办?什么时候能办?

2019年6月,首华物业接手玉桃园社区,事情有了转机。

当时的社区书记周冠南、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刘乐找物业接洽,电梯改造有两大难题:30万元资金一时难以到位;而且居民对新物业也缺乏信任。

“办法总比困难多,百姓急难事不能拖。”电梯难题成了社区的头等大事,也成了新街口街道民生工程民意立项清单中必须要尽快落实的事情。

每周,周冠南、刘乐、物业项目经理熊素娟、七八位居民代表们都会坐在一起想办法。物业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申请下专项资金,电梯改造和后期维护经费则由物业承担。但新的难题又出现了,一些居民担心电梯修好后,流动人员可直接进楼,不安全,反对电梯改造。

新到任的社区书记于硕在充分了解情况后,与5号楼第一党支部党员周玉花等,挨家挨户做工作。

“电梯直达一层是好事,大家都方便”“都住在一栋楼里,全是街坊邻居,就要相互体谅,相互着想”……同时,周玉花还带着不同意的居民,到高层体验不便。最终,5号楼80%以上的居民同意恢复电梯直达一层。工程最终得以实施。

“居民的担心也要考虑在内。”于硕说,社区在单元门上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住户录入信息后“刷脸”开门进楼。同时,在单元门口加装高清摄像头,24小时守护居民安全。

一层的电梯门终于打开了,居民们高兴极了。“真跟过年似的!”“方便的感觉太好了!”看到老人们的笑脸,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温暖。

记者手记

莫让小障碍变成大麻烦

关闭了30多年的一层电梯门终于打开了,这不仅是解决了一件“难题”,更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带来了两条重要提醒。

第一提醒居民,同住一栋楼,都是一家人,全楼居民需要换位思考,互相体谅,共享方便。电梯门打开了,邻里的隔阂消除了,难题解决了,社区的凝聚力也提升了。

第二提醒社区工作者,时间可能将以往的“小障碍”变成现在的“大难题”。比如,当初玉桃园社区后桃园胡同9号院5号楼关闭北门,只留南门时,居民们大多年轻,可能并不觉得不方便,但3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的中年人已变成老年人,当初的小事儿现在就变成了“急难事儿”。“我为群众办实事”一定不能忽视时间掩盖的小问题,要想到居民前头,要提前梳理,提前化解,未诉先办,莫让“小障碍”变成“大麻烦”。

北京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