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降准”意外重提?怎么降?何时降?

距离上次定向降准一年多后,202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年初以来,官方多次强调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已经让市场形成了今年货币政策不松不紧的预期。国常会“出其不意”的再提降准,让市场重新关注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

由于近期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也已成常态,尚未到全面降准时机。因此,市场普遍关注此次降准是否会落地。当然,对于降准时点以及方式等,市场也有多种猜想和讨论。

降准时间与方式猜想

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具备两点功能,除了调节超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调节货币乘数。降准一则将法定存款准备金“解冻”为超额准备金,为货币市场提供流动性;二则提高货币乘数,释放商业银行扩表空间。正因为可以同时调节流动性和货币乘数,升降准是一项调控力度非常大的货币工具。

上次国常会提出降准的时间是在去年6月17日,表述为“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去年央行一共两次通知实施了三次降准,其中最后一次宣布降准是在2020年4月3日,于当年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全年降准共提供了1.75万亿元长期流动性。

在本次可能的降准时间与方式上,具体时间应考量通胀水平,业界人士认为,如果6、7月份通胀开始趋于收敛和回落,三季度末实施降准或定向降准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在降准方式上,定向降准可能性较大,特别是针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定向降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针对大宗商品上涨压力

支持小微企业定向降准可能更大

202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这是针对近期大宗商品上涨带给市场主体的影响,特别是受到涨价较大冲击的小微企业,出台相关金融调控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本轮大宗商品涨价已经影响到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特别是小微企业。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较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均位于50%临界点之上,小微企业指数虽然有所回升,但仍在临界点以下,为49.1%。从盈利状况看,5月份小微企业利润增速低于大中型企业,私营企业利润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造成企业接单意愿下降,进而减少生产。同时在借贷和投资方面,小微企业也呈现出放缓迹象。

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政策落地,以支持小微企业降成本为目标的定向降准可能性更大,全面降准概率较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