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当下购买多策略组合基金为什么是好的选择 | 洪泰观察

新冠疫情发酵至此,呈现国内疫情触顶向好而国际局部性疫情爆发的这一剪刀差走势。落在资本市场上看,则反映为欧美股市的持续调整、A股主板市场相对维持稳健、欧美长期限国债收益率大幅走低、我国国债收益率低位盘整、美元指数冲高回落以及人民币汇率高位震荡等相对复杂的多元行情,大类资产配置的不确定性有所抬升。

近几日沪深两市的成交量快速放大,场外高净值投资者也比较关心目前的投资方向是什么。借由本篇,我们来多角度的做出思考和分析。

中低风险中等收益预期仍是高净值客户的普遍配置需求

财富行业发展多年,虽说资产配置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但高净值客户普遍根据自身需求将可投资金区分风险,其中绝大比例资金的投资需求为中等收益对应中低风险。也有客户阶段性的受到权益类资产走强的影响转而将更多资金投向股票市场,但结果来看整体往往因为介入时点和产品判断问题而未能获得理想收益。所以不同资金对应不同收益预期这一配置观点应长期坚持。

过往多年,围绕实物地产投资、信托等影子银行投资可以满足对应8-10%年化预期收益,同时风险相对可控,符合多数高净值客户的投资偏好。但经历资管新规、去杆杠、互联网金融严查、利率并轨、房住不炒等多项政策调节后,这块的投资机会整体上看属于供应总量下滑,违约率提升,收益率降低。因此这两年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关注基于二级市场多策略组合的FOF基金。

从短期疫情冲击一季度经济数据的角度上看,比较确定的是当前国家逆周期调节政策加码力度较强。比较典型的是各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以及LPR等关键期限政策利率的下调,反映全社会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行可以预期。微信里有朋友晒最新发行的政信类私募债,可见票面利率只有3.6%,创了17年以来的新低。

尽管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城市传出房地产政策放松的新闻,但从中央层面看政策定力强,从居民体系杠杆率角度看着实没有进一步靠房地产来拉经济的空间。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的数据,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07年的10%上升到了2019年的52%,而IMF曾警告说当一国居民部门杠杆率超过65%时,会严重影响金融稳定性。目前看,我国模仿2015-2017年进一步通过居民举债加杆杠买房拉动经济的空间很小。

我们的判断是,当单一资产很难再提供满足过往收益风险预期的产品时,通过金融基础投资组合理论框架下,将具有流动性的多种标准化资产及衍生策略组合在一起,即配置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类期货类策略,又配置相对波动小收益低一些的债券类、市场中性及套利类策略,能够有效的降低组合波动率,并获得一个相对稳健的长期年化绝对收益。在资产价格相对走强,市场主体参与情绪极高的背景下,组合收益率还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所以我们建议高净值客户替代传统非标资产投资的重要方式,就是精选有管理能力的私募证券类FOF投资。

疫情冲击产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什么对低风险策略有利

新冠疫情逐步走向深化,冲击的是宏观经济,释放的是降息的空间。春节后债券策略业绩表现较好,这与疫情加速了利率中枢下行直接相关。2月份以公募利率债基金、信用债基金为代表的债券策略绝对收益率平均超过了1%,作为相对低风险的策略来说收益是很可观的。

随着疫情好转,股票市场接连大涨,投资人预期利率中枢下行会有所放缓,否则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冲击。然而这几日,部分亚欧国家疫情蔓延快速推低了欧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如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历史低位,欧洲也重回负利率,这又给国内利率中枢短期进一步下行打开空间,我们判断国内逆回购利率、MLF及十年期国债利率都还有下调空间,则债券策略将继续释放收益。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上述逻辑。今年国家本就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也需要用相对灵活的货币政策来对冲。疫情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个情况,因此债券收益也开始快速兑现。如果海外疫情环境进一步恶化,会给予我们更大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因此标准化债券投资也有可能更进一步兑现收益。我们预估窗口期应在一、二季度。

对私募组合配置来说,另一有效的低风险配置策略为市场中性策略,这是一种通过做多一篮子股票且做空股指期货的方式希望获取绝对收益的投资策略。从私募组合配置的角度,这类策略因隔绝市场风险且能提供较高风险收益比较受机构投资者欢迎。简单归纳,这类策略是否能够获利取决于三大背景,股票市场有较高的交易量环境,股票市场的隐含波动率水平较高,以及股指期货贴水状况较小。而与市场本身是涨是跌关系程度不大。这几日市场陆续出现过大涨、涨跌切换及大跌行情,但不变的是两市交易量整体放量至1万亿大关以上,这对市场中性策略来说形成利好。市场的宽幅震荡行情,也有利于盘中程序化交易策略跑赢指数。可以说市场中性策略怕的是没有人气和一成不变。在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事件性冲击不断演变的当下,是比较合适这类策略表现的。

当前参与股票投资的机会与难点

记得春节后的前两周,我们连续通过两篇文章呼吁投资人重拾信心,乐观看待资本市场。而现在资本市场上涨中继面临两个风险:一是因为海外疫情发酵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回调压力;二是短期部分成长性行业涨幅较大有调整需求。因此反映到指数层面是双向波动加大,以及创业板指数的冲高回落。

站在组合投资的角度,我们有一个理念,叫做:“抓住大的趋势,熨平小的波动”。如果我们把最近一轮科技周期看做一个五年甚至十年的周期,起点是2019年的话。那么在周期中会有大的趋势,也会有多次的波动。趋势可能是由预期推动的,例如去年科创板的推出,例如本次疫情下科技避险行情,也可能是由政策或实际盈利来推动。同样,在趋势中会有大幅的波动,例如每一次冲高回落,也例如不断出现的细分行业,细分逻辑的分化和再确认。这一轮科技周期有几个明确的推动逻辑,包括5G网络及信息化基建的建设,电子行业供应链的整体国产化、新能源汽车产能爬坡等等,这些从背景框架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中间会面临资本市场的质疑,犹豫和调整。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坚定不移的用一定可控的仓位参与这一大的周期趋势,同时通过多策略的配置来分散风险,以期降低出现每次波动时的净值回调压力,会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这就是多策略组合FOF想要实现的。

以本周周中的创业板大跌为例,如果光看这一天半导体行业的跌幅,即便指数跌幅都在9%以上,这是非常大的一次单日下跌。对于近阶段才参与的投资人来说,持有感受和压力就会非常大。即便对年初就参与,已经积累了70%以上浮盈的投资人来说,单日的波动都还是非常大的。但如果从组合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目标是整体基金层面稳健收益,而用5%左右的比例去长期持有一只类似策略的主动管理或者被动投资基金,面对单日的大幅波动,也可以因为整体仓位以及其他策略的贡献而显得从容,同时长期持有所带来的趋势收益,也依然可以为组合带来一定的收益贡献。

总的来看,基于中低风险中等收益产品在高净值客户心中较难替代的基础认识,以及当下宏观杠杆率不支撑传统投资方式总量延续的基础判断。我们分析了用证券市场多策略组合FOF来创造相对稳健收益的可能性。展望近阶段行情,从低风险策略的角度来看疫情加速了收益兑现机会,从高风险策略的角度来看长期趋势不变但短期遇到波动挑战,组合投资能比较好的“抓住大的趋势,并熨平小的波动”。建议有资金理财需求的机构投资人、高净值客户能够关注这类策略,并精选有投资能力的管理团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