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六稳六保”|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畜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春天的牧场里,膘肥体健的科尔沁黄牛悠闲觅食;夏季的田野里,一望无际的玉米随风起伏。在通辽大地上,一幅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年初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三农三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稳”“六保”核心目标,深刻分析疫情防控、经济运行形势,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我市农牧部门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及春季气温不稳、农资调运、开播时间推迟等困难,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和技术指导,大田播种做到了稳中有序。截至目前,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达2143.18万亩,较上年增长97.5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1852.79万亩,较上年增加75.87万亩;经济作物播种250.48万亩,较上年减少10.87万亩;饲草作物播种39.91万亩,较上年增加32.58万亩。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定不移实施以浅埋滴灌为主的千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工程,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落实。大力推进机电井升级改造,配置精准计量设施,实现智能水电双控,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深入实施盐碱化耕地改良工程。今年,在科左中旗实施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2万亩,项目建设期限为三年,总投资4000万元。目前,盐碱地改良总体工程已完成96.3%。盐碱化耕地改良工程完成后,将使136户贫困户、345名贫困人口受益。

畜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进。截至6月末,全市牲畜存栏1018万头(只、口),较上年同期增加8.63%,其中牛256万头、羊590万只、猪157.5万口、马骡驴14.5万头(匹)。全市牲畜出栏328万头(只、口),较上年同期增加4.89%,其中出栏肉牛45.5万头、出栏肉羊174.5万只、出栏肉猪108.6万口。全市肉类总产量21.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3.67%,其中牛肉8.42万吨、羊肉2.95万吨、猪肉9.47万吨、禽肉0.65万吨、禽蛋1.55万吨、牛奶10.56万吨。

积极推动奶业振兴。落实奶业政策支持,加强优势奶源基地建设,优化奶源布局,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工程,建设现代种源基地,提升优质饲草料生产能力,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化奶牛健康管理。鼓励和支持蒙牛、伊利集团乳品企业做优做强,加快大型乳品企业国际化发展,促进中小乳制品企业标准化发展。

狠抓生猪恢复生产。截至5月末,全市生猪存栏145.56万头,同比增长10.25%;能繁母猪存栏18.84万头,同比增长40.96%。在建、扩建、已投产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47家。4家规模化养殖场获批中央投资450万元,占全区项目资金的34.6%。组织辖区内4家种猪场、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场申报贷款贴息292.97万元。主动与农业银行对接,为银行放贷和养殖户申请贷款牵线搭桥,农业银行已经发放生猪养殖贷款235万元。

扎实推进绿色兴农兴牧

推进地力提升,实现控肥增效。按照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的要求,通过精准施肥减量和有机肥替代减量,计划今年化肥施用量保持在57万吨(折纯量)以下,较去年减少3万吨。目前,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面积达到570万亩,有机肥施用面积达到70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823.5万亩,实现了玉米、红干椒等主要作物全部测土配方施肥。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95%,规模养殖场和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94%和100%。贯彻落实《通辽市贯彻落实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责任清单,共排查规模养殖场455个,散养密集区97处,进一步摸清全市畜禽养殖场(户)粪污的污染情况。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推广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地膜使用量连续实现负增长。通过实施旱作农业和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开鲁县、科左中旗田间残膜回收工作已全部完成,当季农用地膜收回率达到80%以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青贮、黄贮和粉碎还田等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达到88%。

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

稳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市现有重点龙头企业107家,其中国家级4家、自治区级40家、市本级63家。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农企利益联结关系比例达83%,其中紧密型达65%,带动农牧户数达28万户。全市现有产业化联合体24个,联结合作社103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272户。

持续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组织各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引导扶持龙头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以国家级龙头企业为引领、自治区级龙头企业为骨干、市级龙头企业为基础,重点打造玉米、肉牛两个农牧业产业集群,构建国家、自治区、市级三级格局。

农村牧区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至6月末,全市2122个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完成100%,股权设置完成84%,成立嘎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81%。

推动农牧民合作社提质增效。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6813家,入社社员达到13.9万人,带动非成员17.93万户;新增示范社69家、联合社3家,国家、自治区、市级示范社分别达到29个、99个和164个。

推动家庭农牧场健康发展。按照“规范认定、逐级推荐、重点培育、动态管理”原则,依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做好家庭农牧场认定工作基础上,通过完善服务、强化支持等措施,培育产生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运作管理规范、基础示范作用突出、社会影响力强的家庭农牧场。目前,全市家庭农牧场总数达2287家,创建示范性家庭农牧场75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