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弘扬蒙古马精神 育新机 开新局 谱新篇】原始林区护绿人

当党旗在北纬52°内蒙古最北建制镇恩河哈达的界碑广场上飘起,蔡庆丰、张学凯等5名党员面向党旗,神情庄严地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他们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管护大队的队员,是金山银山的建设者,也是绿水青山的守护人。

林海茫茫,松涛滚滚,江河湍急,山峦叠翠。深秋时节,记者跟随管护局工作人员一同驱车680公里,在崎岖泥泞的山路间一路颠簸,穿越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探访大山深处的森林管护队员。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面积达947702公顷,目前是全国最北、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地域最冷的未开发原始林区,是松嫩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天然生态屏障。”同行的管护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学凯如数家珍。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成立于1999年,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奇乾、乌玛、永安山3个未开发林业局的封闭管理和看护。据局志记载,建局以来,原始林区共发生134起雷击火,过火面积为21152.995公顷,没发生过人为森林火灾和刑事林政案件,在远征扑火作战、运送兵员和扑火物资、工程建设行车中没发生过安全交通事故。管护局188名在岗职工全部承担着防灭火任务,现有管护站9个、瞭望塔19座、蓄水池25座、停机坪25个、气象站13个,防火公路延伸799公里,为北部原始林区森林资源安全和扑火作战提供了重要保证。

“守住林子,就是为国家做贡献。”走进原始森林,更能体会到管护局局长孙其彪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来到阿巴河管护站,军人出身的管护队员郭良平正在检查进山车辆。走进干净整洁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工作记录簿,墙上除了北部林区防火作战图外,还有十分显眼的红色党建宣传栏,展示着近期党建工作重点。

“管护站每班2名队员,每25天换一次岗。这几年,管护站工作和生活条件大有改善,站里的党员也增加不少。”张学凯说,他每月至少驱车2000多公里,送队员换岗、参加各站的党建活动。

近年来,管护局党建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围绕“三防”“两建”和“四种精神”,强化党建引领和融入,职工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先后获得“扑火先进集体”“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10余项荣誉称号。

“每天巡护检查,防灭火、防人为侵害、防病虫害,工作虽然单调,但保护生态的责任和意义重大。”乞颜管护站53岁的张铁柱,做过14年扑火队员的长梁山管护站的王健,半年才能下山回一次老家的恩河哈达管护站巡逻艇艇长陈宏斌,还有即将退休的沙路军······他们都在大山里工作了大半生,把青春和汗水全部奉献给了这片原始森林。

随着生态保护能力的增强,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熊走了、狼来了、貂撒欢,在北部林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当晚7点多,-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位于林区中心的乌玛管护站队员段喜文又迎来他的常客——“熊翠花”和“熊蛋蛋”母子二熊大摇大摆走进管护站院里,径直往食堂方向走来,伺机抢走护院狗的晚餐。躲在食堂门后的段喜文用手机录下了全过程,他说,熊邻居隔三岔五来管护站偷吃偷喝,当年的小熊都长成熊妈妈了。

浩瀚林海不会忘记每一名管护队员的忠诚与奉献,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祖国的最北方,默默守护着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这片绿色。

森林面积900076公顷,活力木总蓄积1.36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5.35%;植物种类1025种;脊椎动物287种——这是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截至目前的一组数据。

阿巴河、乌玛河、恩和哈达河三大湿地总面积26896公顷,大小河流400余条,森林与湿地两大生态系统共同维护着物种的多样性。如今,这里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家园,其原始性、唯一性、典型性,成为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一张亮丽“绿色名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新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