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优化营商环境 擦亮包头政务服务品牌

今年以来,包头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优环境、真心实意助企业,统筹推进强管理、促改革、优服务工作,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我市将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拿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和魄力,以核心环节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重要名片,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城市赶超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今年以来,包头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优环境、真心实意助企业,统筹推进强管理、促改革、优服务工作,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对包头而言,大考仍在继续。下一步,我市将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拿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和魄力,以核心环节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

“立”强化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

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 0.36%。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经济活力的大小、招商引资的多寡,最终对企业发展、财税收入、社会就业等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思想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

近年来,我市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对照最高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打造流程更简、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环境更舒适、群众更满意的营商服务环境

成立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做好统筹调度推动。市政府办公室及时制发《包头市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平台工作方案》《包头市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信贷获得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召开“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会、全市政务服务工作会等会议40余次,研究推动重点项目手续办理、企业开办便利化、在线政务服务等工作。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等部门优化流程环节,精简要件时限,推行全流程网上办事、“一窗式”服务和“套餐式”服务;市发改委建立完善咨询会商调度服务机制,推行“告知承诺+事中事后”审批模式,进一步加快审批速度;市住建部门建设专用审批平台、建立并联审批机制,在稀土高新区、白云矿区开展“拿地即开工”改革,将“施工许可”审批时限压缩到65个工作日;政务服务部门建立重大项目手续办理市县审批人员“包办、盯办、代办、帮办”全程服务机制,搭建项目服务微信群,通过咨询会商、集中审批、上门服务等方式,加快项目手续办理进度。

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发挥线上线下考核评价体系的监督推动作用,修订完善《包头市政务服务能力考核办法》,对提升群众满意度情况进行实时细化考评,建立涵盖大厅管理等多方面的制度体系和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不断提升考核评价的精准性、时效性和约束性。

“放”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推进“审批”再提速

制度创新的每一点突破,都在为进驻包头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政策红利。

我市认真分析制约审批提速的“堵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系列优化流程、压缩时限的工作措施,推动审批进程再提速

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印发《包头市进一步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的意见》,企业最快1个工作日领取营业执照、印章和发票。在全市设立116个企业开办银行代办点,为企业提供免费代办、银行开户、打印营业执照等服务。推出开办诊所、药店、旅行社、洗车行、小餐馆5个“一事一次办”服务,开展网上受理、自动分发、分类审批,并在稀土高新区先行试点。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整合优化行政审批等流程,取消施工合同备案等环节,施工许可申请材料由15个减为11个,施工图审查申请材料由11个减为5个。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推行“多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改革,办理时限、要件较上年分别压缩53.3%和44%。

优化不动产登记办理流程。加快“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全市房屋落宗率达90%,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同城通办”。将税务、房产交易部门整合为“综合受理窗口”,申请材料由21份缩减为7份,办理时限由13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在自治区率先推行“不动产+银行”服务,把不动产登记平台延伸至16个银行便民代办点。

优化电力审批服务。将开工报告、费用收取、装表通知、签订供电合同4个环节并行运行,大幅压缩报装服务流程。降低企业用电投资,对小微企业160千瓦容量以下、其他低压客户100千瓦容量以下的接电工程实现用电方“零投资”。

优化税务服务。印发《全市税务系统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出11大类152个税收事项“最多跑一次”服务,207个涉税业务实现“全市通办”。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涉税业务网上申报率达98.36%。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优惠政策,为6户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办理增量留抵退税300.6万元,为2913户小规模纳税人减免税828.5万元。

优化水、气、暖服务。优化用水报装服务,取消立项文件、土地证、用水量说明资料,将竣工验收和开栓通水环节合并实施。优化用气报装服务,具备施工条件的非居民用户30天内完工,居民用户(500户以内)50天内完工。优化用暖报装服务,办理环节从6个压缩到4个,进一步缩短办结时限。

优化信贷服务。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压降活期产品,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国家减费让利政策措施,推行柜面时限服务,提高企业融资便利度。

优化跨境贸易服务。优化报关单流转节点办事流程,压缩通关时间,避免长时间挂单、杜绝隔夜挂单。设置专人专岗对报关服务实施全流程监控,杜绝人为延误。在满都拉口岸推行进口铁矿石货物“提前申报”模式,大幅提升效率。

“管”持续加大“管”的力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

放了以后怎么管?包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通过规范开展“双随机”检查、“互联网+监管”以及健全信用监管机制等措施,把该管的管起来,该挑的担子挑起来,做到了审批减下去、管理跟上来。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今年以来已组织对139个批次、1822户市场主体开展“双随机”检查,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检查13批次,检查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公示。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全市通过自治区“互联网+监管”平台共认领国家监管事项5219项,实现监管信息全程可溯、监管部门协同化办公和智能化决策。

强化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应用。健全信用监管机制,通过市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92.8万条,通过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公示市场主体行政许可信息8万余条。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行业“黑名单”企业、违法失信企业等实行联合惩戒。已累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845户,协助各级法院实施“老赖”任职限制2992人次、股权冻结889户,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一放一管间,包头的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服”突出抓好优化服务,重点做到“服务”便捷

事实证明,能否在营商环境竞争力中获胜,拼的是态度,靠的是实力。我市在持续打造“亲”与“清”的营商环境过程中,不断淬炼出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决心与行动。

提升“一站式”服务能力。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完善“1+N+X”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市政务大厅进驻事项421项,进驻率同比上升24%。将居民医保、社会救助等118项个人事项向基层大厅下沉集中,出入境、公积金、不动产交易办理点增点扩面。

提升“一网通办”功能效率。建成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完成与国家、自治区政务服务平台等多个系统的对接共享,获评全国数字政府政务服务创新奖。市级网办事项达497项,网上可办率达99%,今年以来全市网上办件已达10万件。

提升“一窗式”服务能力。建立综合受理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中台专业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发证”的前中后台协同服务模式,将除个人事项外的审批服务事项纳入综合受理范围,变“企业群众窗外跑”为“工作人员窗内跑”,提升了审批服务便利化规范化水平。

提升“最多跑一次”服务水平。公布2020版权责清单,涉及行政权力6892项,较2019年减少96项。开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优流程、优服务“三减两优”工作,清理市级证明材料135件,压缩15.7%,市本级推出575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服务。

提升基层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规范事项办理、现场管理、网上服务、标志标识、办事指南编制等内容,市政务大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国家验收。搭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投诉举报微信小程序,受理解决各类咨询投诉68件,一批困扰企业、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在发展过程中,我市仍然存在营商环境建设力度不足、短板很多的状况,群众办事遇到的“烦心事”、企业生产经营的“痛点”、政策落实中的“梗阻”还有不少。眼下,我市正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细化整改措施,全力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翻身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