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准扶贫,让我有了做人的尊严”

她生活在一个畸形的家庭里,但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渴望;她没进过一天学校,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却能写出大量的诗歌并发表在《草原》《中国少年文学》这些国内知名期刊上。她,就是17岁女孩李华,一个被精准扶贫改变命运的女孩。她说:“精准扶贫,让我获得做人的尊严。”

近日,记者来到乌兰察布市红砂坝镇张家湾村,走近这位坚强的女孩,探寻她生活的点点滴滴。

20世纪90年代初,李华的母亲因中考失败,导致精神错乱;父亲目不识丁,却性格暴戾,她的童年基本上是在惊悚和惶惶不安中度过的。在这种非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她从小就患上了偏头痛病,这更让她的身心遭受着不能承受之重。她一次次与课堂失之交臂,那充满阳光和勃勃生机的校园于她是那样遥远。

她说,由于家庭压力,加之母亲对她严重的精神依赖,她必须从小就忙于饲羊喂牛和“厨房厅堂”的劳作,和大人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承受着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也隐忍着周而复始的苦闷和孤独。

正当李华在畸形的家庭、破败的房屋中面临崩溃之时,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给她及全家带来了新的希望。李华说:“2头扶贫小黄牛,就是我们家全部的希望。父亲非常开心,他已经快60岁了,每天早上7点起来给牛搬草,每天清理完牛圈还要下地劳动,经常饭都顾不上吃。现在我们家已经有4头大牛2头牛犊了。”

李华一家从原来只能每顿吃“熬土豆”,到现在饭桌上也经常见肉、蔬菜。她坦言:“我觉得国家没有放弃我们,虽然现在我也没有能够上学,但是不管未来怎样,我都有勇气面对,这个勇气是国家给的。”

能够吃饱穿暖让17岁的李华有了做人的尊严,而崭新的房屋让全家有了生活的动力。2018年易地搬迁,让十几年待在阴暗潮湿土房里的全家看见了阳光,他们从六道沟村搬到了张家湾新村时,红砖房矗立在李华一家人面前,她们都有点不敢相信,李华母亲也异常开心,病了多年的她居然戴起了红头巾,少女一样快活。

“随着住所、饮食上的改变,这时我忽然发现,以前那种巨大的痛苦感已经随着‘精准扶贫’远去多时了。”李华此刻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社会的力量关注到了李华:享受送学上门教育政策、自治区文联赠送她一台笔记本电脑、扶贫干部一次次为她买新书……

在与李华交流时,李华的母亲有时会拿起李华的作品大声朗读,她也会为李华的才华骄傲。

李华五六岁时,只要母亲情绪稳定,就会教她识字,当过民办教师的姥爷也会抽空教她。李华是聪慧的,从小渴望读书的她,如饥似渴地享受着知识带给她的另一片天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华开始接触文学、接触诗歌,开始与鲁迅、海子、萧红的作品进行交流和倾诉,开始尝试诗歌创作。

就这样,原来在角落的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她的诗开始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山村乡野,走出乌兰察布,走进多少诗人梦中的《草原》……(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皇甫美鲜 海军 实习生 张舒君 郭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