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嘎查咋致富?党支部带头转思路

一尘不染的车间里,充盈着浓郁的奶香。晾晒间,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给奶酪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加工间,乳酸菌为鲜奶褪去香甜赋予酸爽,成就一杯绵密浓稠。

七八月,正是都思乐农牧专业合作社最为忙碌的时间。合作社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希热嘎查,这里生产的奶食品远近闻名。“这个时候天气热,我们的酸奶就供不应求!”身穿工作服,胡艳艳和3名工人一起熟练地灌装着酸奶。

为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带动牧民增收致富,2016年以来,希热嘎查党支部以资金入股等模式,扶持壮大本嘎查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带头人,胡艳艳所在的都思乐农牧专业合作社便发展起来。“2008年开始我就自己简单做些奶酪和酸奶往镇上卖。后来嘎查党支部建议我发挥这个特长,通过组建合作社带着大家一起干,合作社成立第一年销售收入就达到了20万元。”胡艳艳说。

2016年到2018年间,嘎查党支部为都思乐农牧专业合作社投入各类集体资金35万元,36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拔地而起,消毒、冷藏、加工、晾晒、包装等功能一应俱全。

胡艳艳说:“建立合作社后,嘎查党支部为我们联系专业的老师,去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学习奶食品加工技术。”通过学习,胡艳艳发现,以前被大家倒掉的乳清竟然也是奶食品制作的重要原料。“乳清糖、乳清果冻、乳清酒,这些都是利用乳清开发出来的奶食品,现在合作社产品有20多种。来尝尝这个炒米糖,香得很呢!”介绍起合作社的产品,胡艳艳眼里好像有星星闪闪发亮。

如今的牧区,早已告别传统单一的畜牧方式,文化旅游、特色养殖、食品加工等产业赋予了牧区全新的活力。希热嘎查党支部书记乌汗格日勒说:“近年来,我们嘎查用党建引领产业链,发展嘎查集体经济。通过党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探索产业发展模式,扩大产业发展参与面,再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带领群众,实现增收致富。”都思乐农牧专业合作社不仅为嘎查提供10余个就业岗位,还以每公斤牛奶高于市场价2.2元的价格收购周边牧民的牛奶,带动周边牧户每年增收1万元。2017年,嘎查还成立了绿兴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肉食品加工,让嘎查牧民手里的肉羊身价翻倍。

“一人富不算富,带着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小康!下一步嘎查党支部计划利用合作社每年返利的集体资金,以补贴等方式扩大嘎查合作社经营范围,实现周边牧户户均增收1.6万元。”乌汗格日勒说。

在嘎查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的影响下,牧民们的思路也一下子打开,人人心里想着如何为手里现有的资源赋值。

“快来蒙古包里坐坐!”离都思乐农牧专业合作社不远的地方,乌日嘎的牧家乐等待着客人的光顾。见记者前来,乌日嘎热情地招呼着。身穿明艳的蒙古族服饰,烫着考究的发型,脸上有淡淡的妆容修饰,乌日嘎与人们脑海中整日牧马喂羊的牧民形象相去甚远。

“以前就是养羊卖羊,一年下来收入五六万块钱,还得盼着能遇上好行情。”乌日嘎说。2017年,乌日嘎在嘎查党支部的鼓励下尝试做起了牧家乐。为完善基础设施,嘎查为乌日嘎补贴了3000多元建了一个用来招呼客人的蒙古包。

“做之前我的心里也在打鼓,这么偏的牧区会有人来嘛?”乌日嘎说。不过,事实证明在美味面前距离不值一提。这里纯正的牧区风味与优质的羊肉不仅吸引着周边镇上的居民,还有来自北京、天津、江苏的游客时常光顾。“一头羊能做出十几种菜品,我还用自家牛挤的奶给顾客做些奶食品。经营牧家乐一年下来纯收入能达到十二三万元呢。”明年乌日嘎还打算养上几匹马,让游客吃着羊肉,骑着马儿,畅快游玩。

青青草原依旧,曾经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在小康路上体验着全新的生活。傍晚时分,乌日嘎的牧家乐包围在温润的空气与草木的清香中,有好奇的小羊从圈栏的空隙探出脑袋四下观察。预约的客人马上到了,厨房中飘出浓郁的肉香,“环境美,羊肉鲜,来过我们这里的游客都说好!”端着将要上桌的美味,乌日嘎的脸上洋溢着“稳稳的幸福”。(记者 白喜辉 张兆成 柴思源 梁海龙 韩继旺 融媒体记者 贾奕村 郝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