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从一个女孩留下的“树洞”说起

“阳光灼热的盛夏即将到来,我却越来越感受不到光了”

“怎么说呢,我也没有勇气离开,知道牵挂太多被牵挂太多,我不可以,但是呢,每一天都痛苦”

“我妈妈真可恶啊!她一直在伤害我”

……

8年前,一个微博名为@走饭的女孩,通过定时的时光机发出最后一条微博更新:“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随后,经公安部门证实,该女生在大学寝室里自缢身亡。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走饭最后这条微博下面,每天仍有数以百计的网友陆续前来留言,迄今数量已达100万+。他们有的在自言自语倾诉烦恼,有的仿佛在和@走饭聊天寻求安慰,几乎每一条留言背后,都是一个在痛苦深渊里挣扎的灵魂。

有人这样评论,“@走饭的微博已经变成互联网上一个承载情绪的巨大‘树洞’,深不见底……”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同时,很多人更是多了一份迷茫,随之而来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健康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精神类疾病正在成为严重危害当代人心身健康的隐形杀手。

反差:高发病率VS低识别率

一组数字让人心情沉重:我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因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自杀是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是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自杀人群63%有心理障碍,其中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更惋惜的是,仅有9%到医院的心理科就诊过。

然而,与精神障碍高发病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不到20%,识别率不高,导致患者被漏诊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只有不到10%的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抑郁症是一个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很多患者有一种病耻感,受传统观念影响,即使意识到自己得了抑郁症,也不愿正视和承认自己的心理困扰,讳疾忌医。”内蒙古第三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白银霞对此深有体会。

与此同时,由于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发的精神障碍认知不足并存在诸多误区,有七成公众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仍浑然不觉。

“精神类疾病是所有疾病里最不被人们重视的疾病。加之心理问题易被躯体化症状掩盖,以往一些被当作头、颈、腹、背、关节疼痛的普通疾病,现在发现其病根在‘心’,这种隐蔽性也是心理疾病漏诊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张川江告诉记者。

低龄化:少年也知愁滋味

每天一大早,内蒙古第三医院的走廊里总是挤满了来来往往等待就医的人群,其中不乏80、90后,甚至一些身着校服的初高中学生。

“现在,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已经开始出现低龄化趋势。”白银霞对此感到很忧心。

前些日子,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学校纷纷开学复课。在本该欢欣雀跃与同学重聚的开学季,却发生了多起学生跳楼事件。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中国儿童自杀数量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师生冲突、家庭冲突、学业压力、抑郁症、焦虑症等都是导致孩子瞬间崩溃、自杀的典型诱因。

有学者认为,90%的自杀者有潜在的精神障碍,自杀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抑郁的最后结果,但青少年抑郁的产生,并非旦夕之间的事。专家建议,对于青少年这个特殊人群,更要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体谅,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回归正常快乐的生活,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介入引导,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呼吁关注:精神障碍不是无病呻吟

“为什么焦虑啊,其实他就是想太多了”

“别人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人家不抑郁就她会抑郁?”

“就是感情处理能力不行,不坚强,自己的情绪处理不好”

“他就是太闲了太矫情”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甚至患者家属会认为,抑郁症、焦虑症其实就是无病呻吟。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精神类疾病也是货真价实的“病”,它不但折磨身体,还摧残心灵,甚至比单纯的身体疾病对患者的伤害更大。尤其是抑郁症,更被称作是“心灵的癌症”。

“目前,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抑郁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不容忽视的、对人们心身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精神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相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10人中有1人存在精神卫生障碍,每4人中有1人可能面临心理问题的困扰。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终生患病率所有精神障碍高达16.57%,其中焦虑占比高达7.57%,其次是抑郁障碍6.8%。

记者了解到,目前,抑郁症防治已经被列入全国精神卫生工作重点。

真正的健康,并不是一张体检合格单,也不单纯是器官健全和体格强壮,而是身体、心理都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诸如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高发的精神类疾病的科普与防范,亟待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白莲 潘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