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内蒙古气象助力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着陆

5月8日13时许,3朵红白相间的“伞花”在酒泉东风着陆场上空盛放,随后6个气囊打开,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

飞船回收的最好时机对天气要求非常严格,一分一秒都会影响飞船的正常回收。而在这个过程中,内蒙古气象部门以精细化的气象保障服务,为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保驾护航。

“助力航天军地携手”“情系航天鼎力相助军民共建鱼水情深”,5月13日,阿拉善盟气象局办公室主任王毅看着这两面锦旗上的字样,一股自豪感不禁在心中涌起。

王毅告诉记者,4月29日,阿拉善盟气象局接到东风基地气象部门来电,请求协助东风着陆场气象室预报着陆时间“窗口”气象条件和天气要素。所谓“窗口”,就是指飞船回收的最好时机。接到任务后,阿拉善盟气象部门随即进入保障工作状态,成立领导机构,与自治区气象台、东风着陆场气象室启动天气会商机制。

东风着陆场地处我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冷暖交替,风沙肆虐,戈壁滩上的天气瞬息万变,气候情况异常复杂,对气象保障服务是不小的挑战。

驻守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拐子湖气象站承担着每天传输实时天气数据、提供针对性短时天气预报服务的重任。凭借着对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天气气候背景、地理地形和天气系统的熟悉掌握,气象部门各项服务保障有条不紊地展开。

内蒙古气象部门制作了着陆场区逐小时要素预报和浅层风场预报,通过智能网格预报系统的格点实况场,弥补了陆场周边气象监测站点稀疏的不足。

确保返回舱成功着陆,需要准确预测预定场区的风速、天空状况、能见度等关键因子。在天气要素指标范围内,返回舱必须在预定地点着陆,否则就会发生偏离。

5月5日18时,长征5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同时返回舱回收工作进入倒计时。然而,着陆场上风沙弥漫,天气条件是否会影响回收牵动人心。虽然有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各类预报方法和系统的支撑,但仍需要预报员把控每一个气象要素的微小变化,详细分析每一个天气系统的演变。

5月6日,阿拉善盟气象台台长张斯莲在纸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包括数值预报产品各时次的稳定性、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降水条件、起沙条件、风速和能见度的演变情况等。

张斯莲在这组数字末尾标注:“自7日下午,中低空大气有一定水汽条件,有小雨,对沙尘天气有一定抑制作用;8日上午至中午,地面冷高压从蒙古国南压至巴丹吉林沙漠,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虽然风大,起沙层结条件弱,考虑弱扬沙。”

随后他们立刻与着陆场气象室开展会商。

前后10天,巴丹吉林沙漠平均风力5级,3次冷空气活动造成3次扬沙,2次沙尘暴,1次弱降水,最高、低气温较差接近30摄氏度,预报员精打细算、精益求精。

8日下午,张斯莲手机不离手,她随时等待着可能打进来的会商电话,同时不停地在刷网页,急切的等待着陆场最新的新闻。终于,在17时40分许,她看到了着陆成功的新闻,她一直紧绷的神经这才放松下来。

5月8日13时49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着陆场气象要素实测值与气象预报结论完全吻合。至此,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着陆气象保障任务划上圆满句号。

当天傍晚,东风基地气象处再次致电,感谢内蒙古气象部门的全方位支持,并向拐子湖气象站赠送印有“助力航天军地携手”“情系航天鼎力相助军民共建鱼水情深”字样的锦旗。(记者 马丽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