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境外返回人员转运隔离:全程闭环无缝衔接

隔离着47位境外归国人员的内蒙古航天医院住院部大楼
吕红娟医生在大楼里隔离工作了10多天

随着部分国际航班被分流至呼和浩特市入境,已经在3月19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的内蒙古,截至4月6日7时,出现43例境外输入病例。这些境外返回的新冠肺炎患者,会不会再次引发疫情扩散,成为首府市民非常关注的问题。连日来,记者走访机场、隔离酒店和隔离医院发现,首府的转运隔离工作实现了全程闭环无缝衔接,共有3000多名工作人员、56辆救护车大巴车开展工作,做到了安全有保障。

机场:分区隔离有条不紊

“先调4辆大巴车入场。”“收到,玉泉区1、2、3、4号车现在入场。”“有一名发热旅客,请派救护车入场。”“收到,一辆救护车已到达……”3月29日14时20分,从伦敦飞往北京的CA938航班分流到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入境316人。这已经是白塔机场迎来的第12趟入境航班。大巴车、救护车、警车在中午就已全部到位,一切井然有序,等待接送留观人员。在机场指挥部,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旅客下机以后在这个地方等候,之后就到流调区进行流调,现在有35个流调区,35名旅客可以同时进行流调。这个过程需要20分钟左右。”大屏幕上,CA938航班的入境旅客正在有序通关。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首都机场经停呼和浩特国际机场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总指挥栗秉生指着一个个大屏幕向记者讲解:“流调结束后,进入边检区,就可以出关了。假如有发热旅客,我们有另外一条应急通道,他们直接就坐上负压救护车,送到指定医院。密切接触旅客则乘坐摆渡车来到‘方舱’,也就是检疫区,做完检测就可以拿着行李上大巴车,送到指定酒店。”

从飞机落地开始,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就通过分区实现硬隔离,确保双方不会发生交叉接触。分流航班从口岸入境检疫开始,通过登临检疫、三排查、一转运等措施,呼和浩特海关、公安、边检、机场与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定医院、指定隔离酒店形成非常好的协调机制,“点对点”“手接手”移交转运。针对有症状人员采取隔离排查处置,对密切接触者以及无症状但具有流行病学异议的人员采取隔离医学观察,而且要进行核酸检测,形成了整体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

“入境人员下飞机后,直接进入专用车辆,被送到定点医院和定点酒店,这个过程是全封闭运转模式。隔离人员、酒店服务人员等全部封闭管理,不会和外界有任何接触,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全力以赴保障这项工作,这一点市民可以完全放心。目前我们整体运行已经非常顺畅,全部流程4~5个小时就能完成。”呼和浩特市副市长、首都机场经停呼和浩特国际机场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徐睿霞告诉记者。

酒店:全封闭管理全程无遗漏

从机场坐上大巴车到酒店,全程有警车随同。密切接触者入住酒店有单独通道,直接进入事先安排好的房间,减少滞留时间。所有密切接触者经过和接触的大巴车、酒店大堂、电梯等都要进行专业的消杀。留观人员入住酒店期间,与外界基本零接触。服务员送餐都是放到门口小桌,垃圾也按照医废垃圾处置。

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兰毅担任首都机场分流呼和浩特国际航班应对处置工作前线指挥部前方集结地总指挥,他告诉记者:“可以说,从飞机落地到酒店留观,我们全程可控,安全上是有保障的。”

在酒店的选择上,呼和浩特市严格按照自治区卫健委要求,只有达标酒店才能作为留观隔离酒店,比如必须有独立空调、独立化粪池,必须保证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电梯安全。每个酒店都配备60~80名服务人员,其中40名左右是直接接触隔离人员,提供餐饮、测量体温、房间消杀和垃圾处理,以及紧急情况处置。这40名人员都是住在酒店,全封闭管理,陪同隔离人员隔离满14天。

针对广大市民关注的隔离酒店周边安全问题,呼和浩特市120指挥中心主任张良介绍说:“虽然境外输入病例数字在增加,但这些患者包括密切接触人员都在掌握中,而且全程闭环管理,所以不会对我市居民造成不良影响。居民只需保证个人防护到位,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就不会有问题。”

医院:力求做到最安全

4月3日,记者走进境外返回人员定点收治医院——内蒙古航天医院。3月23日以来,该医院先后服务了54名境外回国需要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其中2名接受医学观察人员因核酸检测阳性转入内蒙古第四医院,5名因客观环境要求转入其他医院,目前还有47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据内蒙古航天医院办公室主任马建强介绍,在内蒙古第四医院和隔离酒店之间,内蒙古航天医院更像一个中间地带,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会被直接转入内蒙古第四医院进行治疗,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密切接触史的回国人员在酒店隔离观察,而那些有症状,或有密切接触史需要继续医学观察的人员,就会转入这里。

据该院院长张宇介绍:“第一批留观人员是3月23日晚转运到我们医院的,一共36人,9辆负压救护车轮番送了4趟。我们一直忙到次日凌晨,才完成全部收治工作,部分医护人员整夜都没睡觉。”负压救护车单人运输,车内人员只能呼吸到外面的空气,排出的空气要经过无害化处理。

内蒙古航天医院住院部大楼共有5层,按楼层分为5个病区。每个病区有6名以上医护人员,约9~10位患者,大楼里的人,不与外界接触,楼层与楼层间不接触,病房与病房间不接触。进入住院部大楼,医生和患者也是分通道的。救护车将患者直接送到隔离大楼门前的台阶上,患者直接通过患者通道进入病房,而医护人员和一切医用物资是从医务人员通道进入的。

同一楼层,也有严格的分区隔离,分为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

清洁区是医护人员休息的地方,缓冲区则是医护人员工作的地方,从生活区进入缓冲区,要进行二级防护,穿隔离服,戴护目镜。医护人员需要在缓冲区全副武装做好病历书写,也是一件困难的工作。污染区是患者所在区域,医护人员进入污染区,需要进行三级防护,就是在防护服外再穿戴一层隔离衣,力求做到最安全。

人员: 3000哨兵守卫城市

“嘘,仔细听哦,城市里难得听见的鸟鸣声,一个人独自趴在窗户边闭眼听了许久,恍惚中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小时候,此时山东老家的槐花快开了吧。”3月31日,内蒙古航天医院内科主任吕红娟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附上了隔离大楼北侧的视频,这是她在清洁区拍下的。3月23日起,吕红娟等30多名医护人员与患者一起被隔离在住院部大楼里,至今仍没有离开。本轮隔离结束后,如果工作需要,他们将继续在这里工作一个周期。

内蒙古航天医院负责第二病区隔离的韩少华主任告诉记者:“如果把救治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比做冲锋前线的勇士,那么负责医学隔离观察的医护人员就是站岗的哨兵。从医院向西北方向开车走半个小时,就是我们生活的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我们在这里工作,既是帮助这些患者,也是在为家人还有城市里千千万万的人站岗,只要他们是安全的,那一切就是值得的。”

30多名医护人员像与病毒对垒的哨兵一样,将可能出现的危险牢牢控制在病房大楼里。有着30年护龄的王莉,每天都要给病房做病毒消杀,桌面、抽屉、床头、扶手、门把手、洗脸池、便池,每个地方都不放过。年轻护士张萌建立了医患微信群,随时询问了解患者体温、呼吸道症状、精神状态、消化道症状等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48岁的手术室护士长张小英,让即将中考的女儿在家复习,她主动参与病患救治工作。

记者了解到,包括内蒙古航天医院的30多名医护人员在内,呼和浩特市共投入3000多人开展境外人员分流、转运和安置工作,很多人与境外回国人员一样,隔离在酒店或医院,承担着风险,无法与亲人团聚。但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在这里,亲人就是安全的,城市里每一个人,都是安全的。

愿望:三线抗疫守护城市平安

据张宇介绍,刚刚过去的3月份,内蒙古航天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完成了疫情防控的三线作战。

一线在湖北武汉。疫情伊始,该院内科主治医师于震江赴武汉协和医院,与钟南山团队并肩作战,支援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压力加重,该院刘连钧、白伟、张瑞霞3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率救护车组进京支援;一线在呼和浩特,内蒙古航天医院被指定为定点收治医院,目前担负着47名海外归国人员的隔离治疗工作,30多名医护人员至今仍在病区治疗和观察患者。

“疫情来临时,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主动请战,纷纷请赴疫情一线,这让我很感动。如今,我们的医护人员都实现了当初的誓言,我希望市民能够放心,有我们守在这里,闭环防控,城市就是安全的。”张宇告诉记者。(首席记者 王树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