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文脉传承 古韵流芳 ——带你了解科右中旗的“一旗九乡四非遗”(上篇)

盛装共舞安代

各地绣娘汇聚中旗

□塔娜 马图雅

近年来,科右中旗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保护工作,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全国文化先进旗。科右中旗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壮美,是科尔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吐列毛杜古城遗址、金长城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格达活佛府邸、乃吉托音祭坛、哲里木盟会盟地旧址、代钦塔拉古墓群、辽金元墨书题记5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生活的遗迹,有图什业图亲王府、哲里木盟十旗会盟地、清代固伦永安长公主陵、辽代古墓群等著名古迹;有科尔沁民歌、乌力格尔、蒙古族四胡音乐等原生态艺术;有民族食品、蒙医药、王府刺绣等民族瑰宝;有祭敖包、那达慕、草原赛马节等节日民俗。它们共同构筑了科右中旗丰富多元的人文生态,呈现了科尔沁多元文化的灵魂。2014年,科右中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旗”。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历史上,科右中旗曾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的领地,自然、人文资源十分丰富。为发挥好民族文化内涵,科右中旗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先后成立了科尔沁文化研究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科尔沁文化研习所等专业机构,努力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做文章。科右中旗依托五角枫、蒙格罕山、科尔沁湿地等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科尔沁民歌、乌力格尔、好来宝、四胡、图什业图王府服饰、刺绣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借助十旗会盟地、遐福寺、图什业图亲王府等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展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独特神韵。并借助资源组合优势,打造旅游品牌,推动全域旅游发展。1996年,科右中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起源于清代的“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是图什业图地区传承风格独特的蒙古族传统美术技艺。近年来,科右中旗积极挖掘、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刺绣艺术,成立了专题性博物馆和规模化产业发展基地,成为蒙古族妇女“居家就业、巧手致富”的优秀范例与政府主导的“文化扶贫、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2016年,科右中旗迈出蒙古族刺绣产业化步伐,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大学生创业就业,农牧民参与生产,从事蒙古族刺绣的农牧民及居民超过2.1万人,产品远销北京、长沙、深圳等地。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考察论证,2019年决定命名科尔沁右翼中旗为“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并同意建立“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

全区乌力格尔之乡。“乌力格尔”蒙古语,意为“说书”,是在广泛吸收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深受广大农牧民的喜爱。1954年,科右中旗组建了旗民族曲艺团,在高力板镇成立了第一家蒙古语说书馆。从而在广袤的科尔沁草原逐渐形成了以孟根高力套、额尔敦珠日合、布仁巴雅尔为代表的三种不同说唱风格的艺术流派。如今,科右中旗新一代胡尔奇又将乌力格尔艺术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仅登记在册的乌力格尔艺人就达130人。乌力格尔厅全年免费开馆,当前在乌力格尔厅共演说录存了《东周列国志》等61部、5760小时的乌力格尔曲目。2005年,成立科右中旗乌力格尔艺术家协会。1995年,科右中旗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蒙古族曲艺艺术之乡”;2014—2016年度,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乌力格尔”。

赛马之乡。“赛马”是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体育活动,更是科右中旗文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对于“马背民族”来讲,养马、赛马、赏马是最热衷的事情之一。依托浓郁的马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科右中旗正在积极打造“以莱德马业为龙头,加快形成集养马、育马、赛马、饲料加工、马匹交易、俱乐部连锁管理、马产品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多年来,科右中旗先后成功举办全国速度赛马大奖赛、蒙古马大赛、国际骑师邀请赛、中华民族大赛马、国际赛马文化旅游活动周、国际马产业论坛、国际赛马嘉年华、大型马秀演出等一系列大型马文化活动,马文化名气逐年增长。2009年,科右中旗被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总会、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内蒙古电视台联合授予“赛马之乡”的荣誉称号。

安代之乡。有着悠久历史的安代舞,是蒙古族的一种集体舞,最早以祛病健身为目的出现。跳舞的人们一边挥舞手里的绸带,一边踏足为拍。如今的安代舞已成为蒙古族最耀眼的文化标识和都市人健身的绝佳方式。近年来,科右中旗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民族体育工作,所辖20个社区和157个嘎查都组建了健身安代舞队。从城镇到农村牧区,随处可见欢快的舞姿,使安代之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科右中旗启动了万人跳安代舞仪式,舞起了全民健身的“最炫民族风”。2007年,科右中旗被自治区文联和自治区民间艺术家协会联合命名为“安代之乡”。2013年,科右中旗健身安代舞被自治区体育局评为“自治区社区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动”。

四胡之乡。蒙古族四胡音乐起源民间,服务群众,淳朴自然,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早在1953年,经调研统计,科右中旗就有1500多把四胡,从而得出了没有“无四胡艾里”的结论。一直以来,科右中旗十分重视四胡文化的保护、开发、挖掘和利用,目前全旗成立了专业的四胡艺术协会,其分会覆盖12个苏木乡镇。全旗登记在册的四胡专业演奏艺人达100人,热衷者2万余人。2008年,科右中旗首发音像制品《四胡神韵》,深受广大群众赞誉。2011年,科右中旗举办了全国八省区第二届蒙古四胡演奏广播电视大奖赛,彰显了四胡音乐的魅力。2007年,科右中旗被自治区文联和自治区民间艺术家协会联合命名为“四胡之乡”。2013年,“蒙古四胡”艺术被自治区文联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一旗一品”文化品牌。2014年,“蒙古族四胡音乐”获批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科尔沁民歌之乡。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部分,在内蒙古东部区蒙古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科尔沁民歌婉转动听、主题深刻、情节动人、语言形象,深受草原人民喜爱。截至目前,科右中旗已举办十二届科尔沁民歌大赛,比赛中涌现出很多经典曲目和优秀歌手。歌手们将科尔沁民歌传唱到全国各地,将草原的辽阔和美好尽情展现。其中最著名的是蒙古族原生态歌手白玉花,她曾获得首届科尔沁民歌大赛一等奖。2016年,科右中旗科尔沁合唱团和声田童声合唱团联袂演出的合唱《奔布莱》亮相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栏目录制的春节特别节目《合唱春晚》。2008年,科右中旗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科尔沁民歌之乡”。

科尔沁服饰之乡。科尔沁服饰起源清代,以图什业图王府服饰、刺绣为代表,是图什业图王府世袭传承的一种蒙古族传统美术技艺。近年来,在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技艺的影响下,科右中旗民间发掘到许多当年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制品。其做工细腻、独到,讲究针法及纹路,展示出图什业图王府的历史与文化,再现了科尔沁文化的精粹。科尔沁服饰体现了蒙古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2008年,科右中旗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科尔沁服饰之乡”。2019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

蒙古文书法之乡。科右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蒙古文书法作为科尔沁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科右中旗通过在民族学校开设蒙古文书法课程、在社会上举办蒙古文书法培训班、向学校和社会各界发放蒙古文书法教程光盘、建设蒙古文书法展厅、申报蒙古文书法之乡等系列活动,加强蒙古文书法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2016年9月,科右中旗在图什业图广场隆重举办蒙古文书法千人笔会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的书法课”,共同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2016年,科右中旗被自治区文联授予“蒙古文书法之乡”荣誉称号。2018年,“蒙古文书法”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