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祭火祈福年味足 ——集宁地区第五届蒙古族传统祭火仪式剪影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祭灶节,也被称为“小年”。1月17日,喜庆“小年”的爆竹声声唱响了春节的序曲,而对于蒙古族群众来说,这一天,是祭祀火神的重要日子。

当天下午不到三点,身着节日盛装的蒙古族群众就大包小包带着奶食、糕点、干果、白酒,从四面八方涌向纳尔松风情园广场,这里将要举办集宁地区第五届蒙古族传统祭火仪式。广场上,伴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大家互相问候、祝福,一张张笑脸溢满节日的喜庆。摆在广场中心的图鲁嘎庄重神圣,不远处的贡桌上摆满了羊背子、奶酪、奶酒、糖果等祭祀物品。

祭火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也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蒙古族人将火视为纯洁的象征和神灵的化身,象征着神圣、力量、生命和繁荣,可赐予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此次祭火仪式是由乌兰察布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主办,旨在传承和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满足城市蒙古族群众祭祀文化需求,助推我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城市民族工作有效开展,彰显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良好社会风貌。

当祭祀主持点燃香薰,吟诵起古老悠扬的祭火经,祭火活动正式开始。乌兰察布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会长张乌宁用采集的圣火火种点燃了图鲁嘎,主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满都麦敬献长生天。祭火熊熊燃起,在长者的祝颂下,只见蒙古族群众双手捧起祭祀品,同诵“福来”,虔诚祷告心底的祈愿。大家顺时针环绕图鲁嘎进行祈福,敬献贡品,共同表达对过去一年丰硕成果的庆祝和对来年人寿年丰、五畜兴旺、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的美好祝福。

“这是我第二次在这里参加祭火,祭火活动一年比一年办得好,家乡发展更是越来越好了。”草原兄妹组合主唱赵塔娜认为,得益于乌兰察布对民族团结的重视,更多其他民族的同胞们开始关注蒙古族的文化习俗,参与到蒙古族的庆祝活动中来,让她感受到了民族团结共融的美好情谊。今年她专门带孩子来参加祭火,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她还带来自己家的“看盘”,希望在祭火活动中,把祭品敬献给火神,把幸福吉祥带回家。-文/本报记者史泽奇-图/本报记者常晓萍周卫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