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内蒙古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6.9岁!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高佳)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标准,1月7日,据自治区卫健委副主任王占国介绍,新医改实施10年以来,内蒙古人民健康水平逐年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至76.9岁。

同时,孕产妇死亡率从2009年的32.88/10万下降至目前的10.47/10万,婴儿死亡率从12.99‰下降至3.77‰,后两项指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除此之外,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立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着眼,从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效率入手,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群众个人卫生费用支出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44.64%下降至目前的30.79%;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全区83.8%的群众拥有电子健康档案,健康码覆盖四分之一的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拓展到12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无到有,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7.8%。

如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自治区卫健委从保障群众少得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等4个方面同时发力。

在保障少得病方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管理、慢性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治等“六大攻坚行动”。全区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可实现疫苗冷链运转和记录的全程可追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效期管理。

在看得上病方面:打造符合我区实际的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农村牧区服务模式,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开展旗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重点提高儿科、呼吸、肿瘤、心脑血管等专科专病水平;三级医院“组团式”帮扶贫困旗县医院,已帮助受援医院新建临床专科24个、开展新技术83项、新项目78项。

在看得起病方面:全区公立医院分别于2017年4月和2019年12月,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减轻群众用药负担,不断完善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政策,将基本药物目录扩大到685种,并在采购系统中进行标识。

在看得好病方面,加强急诊急救专业中心建设,卒中、胸痛中心覆盖所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降低因病致残率,打造“地空一体”医疗救护体系,航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不断提高;加快蒙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全区95%以上的社区和苏木乡镇卫生院设置蒙医科中医科,65%以上的嘎查村卫生室能够提供蒙中医药服务,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医疗需求;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远程医疗覆盖101个旗县区和20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施“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