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万物皆可“盲盒”惊喜经济还是成瘾经济?

商场里随处可见的盲盒自动售卖机

拆开前,充满期待;拆开后,要么欣喜、要么失望……“盲盒”以特有的不确定性自带一种独特的神秘感,成为当下消费者竞相追逐的宠儿。近几年,“盲盒经济”逐渐兴起,由于盒子上没有标注,只有打开才知道抽到什么,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因此抽“盲盒”让不少人上瘾。

记者走访发现,我市也有不少“盲盒”收藏爱好者,从最初的潮玩品类开始,这股风刮向了生鲜、旅游、文具等行业,走向了大众消费。盲盒产品频出、“盲盒+”概念层出不穷。

市民收藏近百个“盲盒”娃娃

“对我来说,买‘盲盒’真的只有0次和无数次。”市民刘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收集的某爆款“盲盒”娃娃。这一爱好已有三年多,她已先后购买、收集、改造近百个“盲盒”娃娃,累计花费五千多元。刘女士表示,一开始收集只是出于喜欢,后来因为总是拆不出想要的那款,反而激起了她的购买欲望,“每次拆的时候都感觉像在拆礼物一样,有可能是惊喜也有可能是失望。”刘女士说,这款娃娃单个就要68元,价格并不便宜,但因为是国外很有名的品牌,再加上造型可爱,所以收藏的人并不少。她还表示,有些隐藏款娃娃会有收藏者花高价收购。提起为何花这么多钱收藏这些“盲盒”娃娃,刘女士说,很多人不能理解“盲盒”娃娃,其实有一些品牌联名款的“盲盒”娃娃还是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前期买的时候多少有点需要靠运气,但是只要能拆到难抽到的款,再转手卖出去就能赚钱。”

显然,买“盲盒”还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消费能力上。到现在,大概买了几十款不同种类盲盒的95后爱好者小蔡说,“盲盒”的不确定性让人欲罢不能,总是想要凑齐一套,经济允许的情况下,端箱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在我们这个圈子流传这样一句话,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盲盒+”产品向大众消费延伸

当消费者最初接触“盲盒”时,它还只是一种潮玩。不过,如今一切都在悄然发生改变。“盲盒经济”已不再局限于潮玩中,更火爆成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被应用到各行业中,来吸引消费能力潜力股的人群,不少服装、鲜花、食品、旅游等企业纷纷推出相关联名“盲盒”。

记者随机打开一家外卖App输入“盲盒”搜索,发现能搜出不少“盲盒”外卖。有卖水果的,有卖甜品的,还有卖炸鸡下午茶的。一间经营三明治的店家推出价格为16.8元的“福利盲盒”,有饮料、吐司、饮品共6种餐品,消费者下单后,店家会根据订单流水号进行配送,例如订单号尾数为1/2/3随机配送吐司,4/5/6随机配送小吃,7/8/9随机配送饮品。6种餐品在店中销售的实际价格在16元至26元不等。

不仅是食物,如今“盲盒”已经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的新风向,各行各业都开始竞相模仿盲盒这种营销方式。比如,在电商上购物有衣服“盲盒”、学校边的小店有文具“盲盒”还有隐藏款,以及配合清明小长假和五一假期,最火爆的旅游“盲盒”……

早在4月初,专门针对五一假期的机票“盲盒”、酒店“盲盒”等旅游类产品就已经成为消费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根据同程数据显示,第一期“盲盒”活动总参与人数超过2000万人,参与者中以90后的年轻用户为主。

所谓“机票盲盒”,就是用户以相对低的价格即可购买一张指定出发地、随机目的地的机票,根据各个平台“玩法”不同,有些可以指定时间,有些可以选择单程或往返。

旅游爱好者牛啦啦告诉记者,她已经成功参加了两次某航空公司推出的“盲盒”旅行活动。

“我第一次买这个票是在去年元旦,当时去了苏州,第二次是今年清明期间,去了银川。去年是他们第一次推出这个活动,购买流程不复杂,只要一次性付款就行。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略微提高了价格,而且购买流程分三步:每周一预付款88元,每周二付尾款,每周三抢机票,而且预付款不退。”

虽然流程变复杂了,但是牛啦啦还是非常看好这个“盲盒”旅行活动。“买这样的盲盒,能比同等时间段的正价机票往返便宜1000多块钱,所以我觉得很划算。”

不过,也有不少人吐槽机票“盲盒”很鸡肋。市民李先生曾尝试在某旅行App上购买“盲盒”机票,发现购买过程非常繁琐,而且条件苛刻,“要么起飞时间不合适,要么日期不合适,一旦开了票还不能退款。与其有这么多不确定性,还不如做好准备来一次舒心的旅行。”

专家提醒:

应加强“盲盒”经济监管

“盲盒+”模式已成一股风,从潮玩行业吹向大众消费,“盲盒”的盒子里,仿佛可以装下万物。Mob研究院《2020盲盒经济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突破百亿关口,2024年达300亿元。“当下‘盲盒经济’快速兴起发展,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在包头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灵芝看来,现在的网络用户年轻化,普遍对新兴事物和模式的接受性强,也愿意尝试新事物;其次,“盲盒”带有神秘性,幸运感在里面,商家正是抓住了用户这种以小博大的心理。另一方面,“盲盒”这种概念适合度广,也容易被复制。

对于火热的“盲盒经济”,李灵芝还认为,产品以“盲盒”形式包装销售,是一种营销噱头,特别吸引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她表示:“‘盲盒’销售形式带有一定的博彩性质,人都有赌性,在购买盲盒类商品的时候,应该保持平常心‘玩一把’,理性消费。”此外,李灵芝还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规范商家的行为,审查文具“盲盒”、外卖“盲盒”等相关产品的质量和宣传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保证相关主体的经营行为不逾越法治的轨道。(□文/图 记者 李楷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