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草原时评】反制大数据杀熟 需补上短板

近日,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的一项调研成了网上热议的话题。他带领团队做了一项“手机打车软件打车”的调研。该团队在国内五个城市,花50000元,收集了常规场景下的800多份样本,得出一份打车报告。报告显示: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通过对比2017—2020年中三个年度前后的数据,复旦大学调研团队发现:乘客等候的时间明显变长,相比2017年,2020年竟然翻了一倍。而打车的费用,相比三年前,上涨近14%。调研团队认为,“熟人”打车比“新人”贵;打车人越多,打车费越贵。

在这个信息时代,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更多可能,算法、用户画像、精准推送等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技术普及是大势所趋,有利于实现与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但近年来,大数据杀熟事件时有发生,本该造福于民的大数据技术,正在成为为部分企业“杀熟宰客”的帮凶。

对于大数据杀熟行为,既侵犯了消费者相关信息的权利,也违背了合同法相关规定,从这个意义出发,加强依法治理、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监管打好反垄断组合拳、推动企业自律社会共治。作为消费者,还可以自行采取措施“反杀熟”,例如采用多个账号及不同移动设备交叉认证、反向操作,模糊用户数据画像,刻意改变购买或搜索习惯等方法,注重个人隐私保护,让大数据不再“杀熟”。(孙静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