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夯实民生之基 绘就幸福底色

小康生活,幸福满满,为祖国点赞!

迎着朝阳,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赛音不浪村的科技特派员李国庆和种植户忙碌在村里的网纹瓜种植基地,这里的瓜果远销北上广,供不应求。“我们通过‘公司+农户+渠道’的发展模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日子越过越好!”李国庆笑着说。

2020年7月,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赛音不浪村建立网纹瓜种植基地,科技特 派员 李国 庆(左)向种植户提供技术、种子,采取订单销售,带领村民致富。

午后时光,锡林浩特市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里,老人们饭后悠闲地晒着太阳,拉着家常。“以前我们生活在牧区,如今来到城里安度晚年,这里什么都有,太方便了!”68岁的巴德玛老人喜笑颜开。

2020年7月,在锡林浩特市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牧区老年人 进城集中养老。锡林郭勒盟现运营牧区养老园区 5处,2020 年在 建牧区养老园区4处,创新的模式填补了全国牧区养老空白。

夜幕降临,乌海市海勃湾区青山公园南安置区棚改工程小区内,灯光摇曳,温馨而宁静,1600多户住房钥匙已经交给物业,部分居民喜迁新居。“这项民心工程,让我们多年来的‘安居梦’梦想成真!”居民们脸上挂满笑容。

2020年6月,乌海市海勃湾区青山公园南安置区棚改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是乌海市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打造的一项民心工程,预计年底交付使用。

回眸“十三五”,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将民生福祉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举措,化为人民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7年,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天德恒湾村四社的贫困户杨玲,在扶贫政策助力和帮扶干部的努力下,靠种植玉米,养殖猪、羊,实现稳定脱贫。
2016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挂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预约,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就医。
2018年1月,居民们在呼和浩特市观音庙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健身,丰富的社区生活提升了居民幸福感。
2020年6月,航拍下的呼和浩特市锡林公园美不胜收。今年,首府多座公园开启提升改造模式,打造一园一景一特色,为市民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
2019年8月,额尔古纳市乌兰牧骑深入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特莫图嘎查,为农牧民送去精彩的文艺演出。
2019年11月,老人们在社区“为老餐厅”用餐。目前,呼和浩特市已有18家“为老餐厅”运营,面向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直接服务老年人达2万余人,辐射周边社区老年人约8万余人。
2019年8月,通辽市科左中旗哈根庙嘎查依托传统手工艺通辽刺绣的资源优势,成立了皮毛绒刺绣专业合作社,对当地农牧民和贫困户免费培训指导,学成后提供岗位,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5年间,全区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80.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区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9612元增加到2019年的13793元。

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年均62.37亿元,集最低生活保障、教育、住房、医疗等全方位的“8+1”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资助各级各类学生2102.79万人次,资助金额233.41亿元,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因贫失学辍学情况。

2016年至2020年6月底,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535.6万人,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全区旗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医改成果不断惠及千家万户。 2013年到2020年,全区共下达中央补助资金79.6亿元,自治区本级补助资金63.6亿元,支持99.3万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牧区贫困农牧户实施危房改造。

2016年至2020年6月底,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

2020年9月,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镇牛场学校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全区所有旗县区实现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覆盖,草原文化节将节目和舞台搬到群众家门口,乌兰牧骑走进偏远农牧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每一项政策都浸润着民生情怀,每一条措施都见证着民生温度,每一个数据都考量着民生幸福。

回望来路,不忘初心。展望新途,砥砺前行。

“走在小康路上,一路阳光灿烂,在那美丽的蓝图中,我们许下未来的心愿……”唱着幸福之歌,内蒙古各族儿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来春誉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孟和朝鲁王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