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周智勇:多语种能力是迈入学术高端的阶梯

2015年4月,他走马上任兴安盟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后,相继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胸主动脉分支支架、主动脉支架开窗技术,填补自治区内空白。

他每年完成30多例主动脉夹层手术,使兴安盟血管外科技术水平与全国乃至国际接轨。

2020年,疫情期间,在无法邀请外地专家及产品技术指导来做手术的条件下,他自主完成6例胸主动脉分支支架手术,挽救了6位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命。

他就是兴安盟地区血管外科的带头人,患者们心中守护生命的“血管卫士”——兴安盟血管外科主任周智勇。

谈到能有今天的发展与成就,周智勇深有感触地说:“熟练掌握多种语言文字,使我有了更多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让我在血管外科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周智勇出生在全国蒙古族比例最高地区科右中旗,从小接受蒙古语言文字教育,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汉语文直到高中毕业,除了汉语文课,其它课程都是纯蒙语授课,进入内蒙古医科大学预科班后,开始了汉语授课。

说起汉语授课,周智勇说:“大学阶段我的收获特别多,除了医学知识外,我的汉语言文字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为我架起了获取医学知识的桥梁,提供了进行血管外科研究的‘钥匙’。”

2004年,周智勇从内蒙古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兴安盟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后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进修学习1年,学成归来后开展多项血管外科手术,填补了兴安盟内医学专业的一项项空白。2015年4月在兴安盟人民医院创建血管外科,是当时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家独立的血管外科。短短1年时间,周智勇和同事们完成400余台手术,并且在颈动脉狭窄、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等领域处于自治区领先水平。

“不断外出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提升自身能力,是我这些年进步的关键。真的很庆幸自己熟练掌握了汉语和英语。无论是去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学习,还是参加高端医学研讨会,如果没有较高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就不能准确获取最新的发展动态,更不能掌握最新的血管外科手术技术。”周智勇介绍说,他自2015年后分别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301医院,安贞医院,中国医科院西苑医院,世纪坛医院短期进修学习。

不仅如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周智勇还发挥精通蒙古语言文字的特长,2017年参与了《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的蒙文翻译并担任主译,为民族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周智勇说,这本书的出版,能让基层的蒙古族医生和群众正确理解并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要领。

突出的业绩,也为周智勇带来多项荣誉:2015年至2017年连续获得兴安盟首届“最美医生”“三创标兵”“十佳青春榜样”“兴安盟优秀科技人才”等称号。(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