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提升绿色颜值 小山城变成俏模样

夏日,走进清水河县,犹如走进了一幅灵动秀美的绿色画卷:远处青山如黛、层恋叠嶂,近处满眼滴翠、生机扑面。

“前几天我下乡途中还看到了孢子呢!”清水河县委副书记、县长亢永强说。果然,车行至该县木瓜沟流域,一只棕色白尾成年狍子朝着路边张望,听到汽笛声,倏地向林木深处跑去。

树多了,动物就来得多了。“狐狸、野鸡、野兔,我们上山时经常能看到。”清水河县城关镇林工站副站长甄红小说。途经韭菜庄乡姚林沟村时,他跟我们讲起40多年前这里的造林情况。“沟沟壑壑的地貌,种点树真不容易!当时的县领导挨家挨户做工作、发纸桶,村民在纸桶里装上土、育成苗,再上山种。”历尽艰难,曾经的荒山秃岭已成广袤林海。他手指的地方,落叶松、杨树、油松、榆树错落有致、随风起伏。

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衔接地带,长城与黄河在这里握手,生态区位尤其重要,是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点建设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清水河县境内仅残存约5500亩的天然次生林,森林覆盖率仅为0.1%。全县2818.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土流失面积占96%,风蚀沙化面积达28%,成为黄河中上游地区主要的输沙源之一。

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全县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下,踏上了生态建设的漫漫征程。1999年清水河县被列为全国生态治理重点县,2000年被列为国家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相继启动实施。2013年,县委、县政府结合清水河县实际,提出了建设“一县三区”的发展目标,全县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县这一主线,全力启动实施了公路、城区、村庄等为主的重点区域绿化工程。2015年,先后组织实施了209国道清水河县至和林段一级公路两侧及沿线扩面、老牛湾地质公园核心景区及周边山体等重点项目。

历经几十年艰苦卓绝的生态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129.2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6%,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2016年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9年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

从一棵树到万亩林,从干旱少雨到绿色蔓延,绿色已成为清水河县的最美底色。眼下,这片绿水青山不仅“颜值”亮眼,更是“流金淌银”的致富工程。

一棚一世界,一院一主题,宏河镇聚宝庄村在村支部书记王万斌的带领下,由过去全县出名的贫困村变为全县富裕第一村。

“果树他们帮着种,种活以后树是我的,这坡梁旱地还给退耕还林补贴。”宏河镇西库伦图村村民张贵河说的坡梁旱地,如今已成了百万亩扶贫林果基地,年可实现产值7亿元。

曲径通幽、树影婆娑,喇嘛湾镇贾浪沟成了风光旖旎的天然氧吧,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观光度假,生态旅游发展得风生水起。

“清水河县位于黄河东岸,我们有保护生态的责任和义务。”清水河县委书记云霖琼说,“我们要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工作抓紧抓实,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把清水河县建设成为天蓝水碧、生态良好的新山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走进清水河县,就像走进一幅水墨画,满眼都是山清水秀,人们的腰包也在美丽经济的绽放下越来越鼓。

记者补记

艺术创作中的留白,既给作品留有想象的空间,又通过“以无胜有”烘托了作品主题。在生态建设过程中,也需要留白,只有这样才能给发展和保护都留下更多余地。

生态留白,从空间上讲是为人类开发活动设定前进尺度,从时间上看是为永续发展设定未来向度。然而,留白不是停滞,能否把握好留白的分寸是关键。如若留白太多,势必导致发展的不充分;而留白太少,则发展将变得不可持续。

生态建设最主要的手段是绿化,无论是草地林地恢复、矿山修复、荒漠化防治还是城镇村庄美化,都离不开种树。然而,种树不难,种活却不容易,在立地条件严重不足的区域种活更是难上加难。清水河县是出了名的贫困县,要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大规模开展生态建设需要很大的勇气。

眼下,清水河县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机制,以生态留白为绿色发展储能,在绿水青山间探寻发展“最大公约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绿色GDP”。(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施佳丽 实习生 边俊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