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内蒙古老作家、艺术家口述史记录工程|乌日娜:留下爱情的憧憬

乌日娜

天空深沉辽远,一轮圆月升起来了,明朗皎洁的月光洒满草原。这时,人们的心头自然而然地流淌了出来:“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你为什么还没到来?”这首家喻户晓的《敖包相会》,在将近70年的漫长岁月中,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已经不知道这首歌的出处了,更不知道这首歌的诞生和流传却和一个人的命运紧紧相连,这个人就是老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女主角乌日娜。

乌日娜的人生是幸运的。1951年,能歌善舞的乌日娜刚进内蒙古文工团不久,便被选做著名舞蹈家贾作光的舞伴,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那一年她才20岁。他们在北京排练了一段时间后到了德国,参加完联欢节,又开始了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8个国家的巡演。一路上边演出边与所在国家的艺术家们交流观摩,使乌日娜开阔了视野。

1952年结束了近一年的巡演回到北京,乌日娜正计划着在舞蹈艺术上进一步提高时,叔叔达木林给她打来了电话,通知她去见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的一个摄制组。原来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正在选演员,作为电影编剧之一的叔叔,给导演看了乌日娜的照片,淳朴的气质,真诚的目光,一下就打动了导演徐韬。那个时代拍电影可是件大事,乌日娜想都不敢想,她如约来到剧组。满屋子的人除了叔叔达木林,其他都不认识。乌日娜说:“导演、摄影围着我,左看右看,还用手交叉比划着,后来我知道那是取景呢。我紧张得要命。导演问我你会哭吗?我说哭谁不会,我也不是傻瓜,大家一下逗笑了,我也就不紧张了。”情绪放松后的乌日娜开朗的性格,直率的谈吐,让导演当即拍板确定由她来演电影的女主角萨仁高娃。

《草原上的人们》是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五十年代初期,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互助组为了发展牧业生产与敌特作斗争的故事。影片中的女主角互助组组长萨仁高娃是劳动模范,她性格泼辣,直爽,能歌善舞,与打猎能手桑布真诚相爱,最终战胜了敌人,取得了牧业的大丰收。

跳舞改为演电影对乌日娜来说并不轻松,角色确定后,在导演指导下阅读剧本,分析人物,对台词,体会无对手的表演。所有的环节都得从头学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她随剧组踏上征程,先坐火车,再换卡车、勒勒车,进入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的草原深处体验生活。她们住蒙古包,向蒙古族老乡学习骑马、射箭、牧羊、挤奶、打草。乌日娜学得很认真,也很吃苦,当电影正式开机时,她和群众演员走在一起,人们已经分不清谁是演员谁是牧区的姑娘了。

天性开朗的乌日娜,在表演时能够放得开,这成了她的一大优势。说起与桑布的扮演者恩和森的几场感情戏,乌日娜至今难以忘怀:“那场敖包相会后,有一场桑布骑马过来,突然吻了我的戏。经过排练,到开机时,恩和森老师每次过来总是不好意思。我就说,你就按规定情景胆大点,他鼓足勇气,又一次跑过来一探头,噗呲笑了,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后来在乌日娜的一再鼓励下,这场感情戏最终拍得自然生动,后期制作中再配上歌曲,使这段草原上的敖包相会成了五十年代描述爱情故事的经典桥段。

1953年,电影上映,壮美的草原风光,淳朴的爱情,优美的音乐与歌曲,蒙古族姑娘与小伙子独特的情感表达,顿时征服了全国观众的心,一曲《敖包相会》随着电影传遍全国,乌日娜和恩和森一时间成了那个时代不少人心中的偶像。

乌日娜出名了,但她始终忘不了家乡的那条小河。1931年,乌日娜出生在吉林省白城子镇来县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母亲几乎会唱所有东部民歌,乡亲们办喜事母亲必然到场当歌手。父亲是中学的文体老师,笛子、口琴、四胡样样都会。在父母的熏陶下,乌日娜从小就爱唱爱跳。1947年,父亲为了培养自己的女儿,把16岁的乌日娜送到乌兰浩特青年中学。幸运的是不到半年学校便被并入了内蒙古军政大学。爱好文艺的乌日娜进了大学的文工队,实现了自己在舞台上把美献给观众的梦想。更为幸运的是军政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内蒙古文工团,这才有机会参加世界青年节,出演电影《草原上的人们》。

1954年,文化部决定《草原上的人们》和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代表中国参加捷克斯洛伐克第六届国际电影节。乌日娜与梁山伯的扮演者范瑞娟等5人组成了中国电影代表团,她又一次登上出国的旅程。中国电影在电影节上大获成功。七月份的一天,代表团接到大使馆电话,通知他们去瑞士日内瓦。原来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日内瓦会议以后,准备接见世界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于是邀请中国电影代表团陪同。

1954年7月18日,在日内瓦湖畔的花山别墅,乌日娜和所有人一样兴奋而激动。在7个小时的会见中,总理陪同卓别林观看了乌日娜主演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品尝了中国的特色家宴。仅仅这一次见面,总理便记住了这位蒙古族姑娘的名字。

1957年已经成为话剧演员的乌日娜,出演的独幕话剧《我们都是哨兵》参加了文化部第一次全国汇演。“当演出结束时,团长来告诉我们别动,别动,一会儿总理来看大家,正说着总理上台来了。我虽然化的是老太太的妆,但总理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我,点了我的名字,把手伸过来。我这个激动啊!那是谁?那是总理呀!我是谁?不就是小小的乌日娜吗?一个演员,很普普通通的。3年了,总理还记得我的名字。”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乌日娜永远是那么激动,那么一往情深。

195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那一年也是乌日娜收获最多的一年,他不仅受到周总理的接见,而且《草原上的人们》获得文化部电影三等奖,她自己也获得演员三等奖;话剧《我们都是哨兵》又获了二等奖。

1960年,她走上领导岗位,先后担任内蒙古话剧团和内蒙古民族歌舞团副团长。然而,乌日娜仍然和过去一样,谦逊待人,认真演剧,在话剧《雷雨》《青年近卫军》《千万不要忘记》等中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乌日娜退休了,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她所做的贡献。2009年,在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颁奖晚会闭幕式上,乌日娜获得了“内蒙古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乌日娜今年已经89岁了。她经常在电视屏幕上,在舞台上,在呼和浩特的街头和旅游景区,听到那首《敖包相会》:“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在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来哟哦……”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往事一幕幕地闪现在眼前,她知道自己的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后辈的青春又新鲜地涌来,唱着那首她唱过的歌,憧憬着美好的爱情。(文/李悦 王新民))

(内蒙古老作家、艺术家口述史记录工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