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提升旅游品质和综合竞争力 回民区着力构建“文化+旅游”新业态

威风锣鼓、舞龙舞狮、汉服走秀、非遗展示传习、文创产品展销、传统美食品尝……每到节假日和周末,位于回民区段家窑村的莫尼山非遗小镇都会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10多项优秀非遗项目,涉及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美食等多个方面,让市民和游客在有趣、好玩儿的氛围中,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休闲娱乐体验。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用文化表达吸引游客,将民俗、非遗融入旅游是回民区推动文旅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回民区依托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文旅融合发展的效能,加强与内部资源的整合,挖掘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产品建设和品牌培育,激发城市活力,把地方的特色优势、历史民俗文化等融入到旅游产业发展中,着力构建“文化+旅游”新业态,提升旅游品质和综合竞争力,拉动城市消费。

回民区境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风景秀美的井尔梁高山草原、历史底蕴丰富的乌素图召景区、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赵长城遗址等,辖区内大青山自然风景区植被完整、森林茂密,既有国家保护树种,亦有大量的经济植物,还有种类较多的野生动物。回民区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区域特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紧紧抓住市政府打造“京津夏都”和大青山生态公园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回民区旅游基础设施,以旅游助力经济转型发展。在启动全域旅游的基础上,回民区不断创新理念,整合优势景区,在传统文化、祈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放大,这些让人流连忘返的人文自然景观巧妙地将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相糅合,通过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同时,以民俗文化为媒,依托乌素图“红杏遗村”古村落及“杏坞番红”复原古景,挖掘“三北民俗文化”精髓,建成三北文化民俗村落,建设文化集市、博物馆、民俗餐厅、乡村创客基地等文化民宿的配套产品,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良好的生态气候环境,构成了回民区深厚的文旅资源禀赋优势。

在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同时,回民区结合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游,让旅游真正的“动起来”,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在承接城市周末游的同时,成为外地游客游草原的中转站,打造西北地区旅游综合服务基地。这种集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传统劳作方式、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游”模式,因其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比较强,受到许多城里人的青睐,成为乡村游的一大特色。乡村文化游不仅带来了美丽城乡的巨变,也为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搭建了一个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的新平台。截至目前,回民区已开发具有一定规模的林果园40多个,发展林果经济4000多亩,建成农家乐80多家,成功打造“杏坞番红”“乌素图大杏”品牌,每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为加快发展全域旅游,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回民区还围绕产品和线路,完善公路、游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等服务设施,逐步提升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和休闲目的地的服务体验功能,打造游客眼中的全域风景,让本地民众生活在美丽风景里。

下一步,回民区将依托“草原丝路文化”文旅融合发展定位,在现有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如杏花节、乌素图生态小镇、万里茶道回民区绿色古道等基础上,创办新的文旅品牌。策划依托厚重的古驿道文化,开展以“文旅融合、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敕勒美景、世界商道”“阴山第一道、首府北大门”“草原丝路、经商有道”等系列文旅融合精彩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做好“业态加法”,促进人气聚集,持续提升吸附力,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让每一位游客都能从不同角度来感受回民区的优质文化旅游风采、神秘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打通文化和旅游要素的沟通壁垒,实现资源互通、互用、互享,提升回民区品牌形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