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闪亮青春】精准,为了祖国的战车

——记内蒙古一机集团工艺研究所加工中心操作工于庆峰

4月14日上午,在内蒙古一机集团工艺研究所加工中心一台数控机旁,刚值完夜班一早又赶来的于庆峰正向北航的项目合作团队介绍着设备情况。围绕如何从材料力学角度提高某种坦克核心零部件的精度,他们进行了一上午的研讨。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执着成为于庆峰的不竭动力。于庆峰说,他的车床主要是进行大型箱体和精密液压件加工,是最后的关键工序。一旦失误,前期所有人付出的努力和上百万的成本会瞬间蒸发,“压力大到很难用语言去描述”。从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于庆峰便怀着敬畏之心,不断完善准备工序,下刀前反复观察,整个过程一丝不苟。

从正月初二开始到现在,于庆峰一天也没休息。他的团队接到一款外贸坦克研制方案可行性试验的紧急任务。面对一系列加工难题,他带领专家团队白天在机床上实验各种编程方法、刀具选配、切削参数,晚上在电脑前验证。尝试了30多种方案、50多种方法,最终解决了30多项技术问题,突破2项关键技术瓶颈。而且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实现了工艺设计模式由二维到三维的变革,使加工周期从28天缩短至7天。更让他欣慰的是,零部件精度达到了0.008毫米,向最终目标迈出一大步。

为实现0.003毫米的目标,于庆峰孜孜以求:“从0.5毫米到0.1毫米难度不大,从0.1毫米到0.01毫米难度很大,而从0.01毫米做到千分位级别的加工精度会异常艰难,而达到0.003毫米,坦克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从而能更好地应对恶劣环境。”

于庆峰深知,数字化和智能化将使数控加工实现质的飞跃,也是实现目标的必经途径。2013年,“于庆峰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一批重点技术课题。2015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一机集团,于庆峰借此带领数字化团队对产品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完成大量数字化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制定三维工艺和数控程序编制等各种企业标准、可视化操作说明书,实现了兵器行业首次数字化技术设计与制造的异地协同,开创了兵器行业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的先河。

“只要执着追求,必然不断收获!”于庆峰在只有发丝的十五分之一的加工精度上毫厘必争,工作十几年来,几乎没有休息日。他一次次主动请缨,攻克生产中的技术窄口和加工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87条项,开发先进操作法10多项,80%纳入正式工艺,为一机集团降本增效1400多万元。其中,“特色操作法”推广应用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7个子集团中。

“参加各种竞赛能开阔眼界,并找出自己的差距。”于庆峰在自治区、兵器系统及全国等各级别数控技能大赛中,取得一个个的优异成绩,还代表兵器工业集团赴美参加国际数控技能大赛并获银奖。

今年38岁的于庆峰已站在行业巅峰,让自己的青春熠熠生辉:32岁成为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33岁拥有自己名字命名的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和劳模创新工作室;34岁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5岁成为“全国技术能手”;36岁被评为“感动内蒙古人物”;37岁成为自治区“北疆工匠”……

通过导师带徒、授课等方式,于庆峰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工友们。从2013年开始,在自治区各类技能大赛中,一机集团数控代表队全是来自他的工作室的成员,并多次包揽前3名。于庆峰希望能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吕学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