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你这辈子,有没有为别人拼过命?有!——附院支援湖北医生李春阳用日记记录“生死历程”

医疗队队员们

为了取得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后的胜利,现如今还有很多首府各大医院派出的医疗队队员奋战在湖北的定点医院。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李春阳等人工作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ICU,是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重中之重”,在这里工作之余李春阳先后写下了十多篇日记,记录了很多ICU里的生死瞬间,更有医护人员之间的积极和乐观……

第一次进方舱

李春阳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同时也是内蒙古第八批援助湖北成员。于2月21日从呼和浩特出发,加入钟南山院士工作团队,目前仍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ICU病房一线工作。

在李春阳的第六篇日记里这样写道:“第一次进舱(ICU),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当了很多年的医生,见惯生死,又有心理准备,真会出现应激状态的。狭小的空间,满当当的床位,过道里狭窄的地方医护人员对行需要侧身才能通过,几乎每一个患者都挣扎在生死线上。生命指征波动不定;监护仪,呼吸机的警报此起彼伏,参杂着舱内外对讲机的声躁,恍然有末日电影的代入感。特殊时期,刚来时接管的20张床,病情极其危重,患者几乎全军覆没,是真正的九死一生,后来终于费尽气力抢救回来一个年轻人,感觉几个团队成员比幸存的患者眼泪掉的都多,现在要稍微好一些。”

“以前觉得难熬,其实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昨天真正开启了一个炼狱式的下午班,值得仔细记录一下。确如媒体报道,多数新冠危重症患者,都合并有很多基础疾病。今天下午,从外科急匆匆转入ICU的一个合并肝硬化患者,入舱后消化道大出血,打算在舱里紧急胃镜下止血。舱里的情况,就是你以为最忙了,其实会更忙的。另一组的一个患者,也在此时消化道大出血了。加上原有患者的救治,舱内外互相联络的对讲机、固话、手机竟然同时响个不停,大家都有头痛至极的感觉。我赶紧穿上隔离衣,打算把腔镜送进舱内,这个过程至少也要20分钟。进舱前感觉护目镜的带子勒得太紧了,但已经顾不得调整,担心晚一刻,病人就没命了,明天死亡人数上会添一个数字,数字的背后是一条生命,生命的背后是一个家庭。进舱之后,看见舱内早已经忙成一团,两组团队在同时抢救两个大出血。床单被血染的深红,不知道是呕出来,还是便出来的。床头挂着的血浆和红细胞,以急行军的速度飞快地滴入患者体内······”在他的第十三篇日记中,这样记录着。

刻骨铭心的随笔日记

李春阳说,他一直就有写随笔的习惯,但是这一次疫情中随笔有感,却不同于往日的风轻云淡,写下的都是刻骨铭心。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作为一名已经43岁的中年男人,每次写这些随笔时,都忍不住的掉眼泪。

在李春阳的日记中,除了记录着外人难以感知的生死瞬间,有很多人生感悟、有医护人员之间的积极乐观,有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互相加油鼓劲携手向前。

“我在湖北荆州的表弟,是个复转军人,白血病的小孩刚刚稳定下来,还在整个家庭焦头烂额的时候,就一头扎进了抗疫的队伍,每天转运患者。他知道我来武汉后,关心地责备我:‘你怎么来了,这是武汉啊?’可是弟弟,你是军人,国有战,召必回!我是医生,疫情袭来的时候和军人有什么区别呢?”对自己的这份职业,李春阳在日记中也做了这样的表述。

“总有一群人会勇敢地站出来”

截至3月21日,李春阳等内蒙古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已经在湖北武汉工作一个月,“满月已到、归期未知”。看着其他同事纷纷完成任务返回家乡,李春阳心里也有丝丝羡慕,但是身为一名医生,他深知自己的责任。

身在武汉,对于此次抗击疫情,李春阳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他在日记中写道:政府不计任何代价地维护国民生命健康,人民群起响应政府的号召,关爱团结,负重前行。在我这个小医生眼中不认为世界上还有第二个国家有这种魄力和能力,武汉会好起来的,中国会好起来的。

在写完了他的第十六篇日记后,李春阳这样给自己结尾:“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一群人会勇敢地站出来。所以有人问我这次武汉之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最大的收获是将来我的孩子问起我:‘你这辈子,有没有为别人拼过命?’我可以这样回答:‘有!’”(记者马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