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一个人的课堂

冬至,气温骤降,天阴沉沉的,鹅毛般雪片随风狂舞,刮得人睁不开眼。上午的第三节课一结束,通辽市库伦旗六家子镇三道洼中心校的美术课教师武利就抓起帽子和一盒水彩笔匆匆下楼。

在距离3公里外的六家子镇吉利洼村,脑瘫男孩耿久成的“一个人的课堂”已持续了近一年——为了圆这个无法行走的孩子的读书梦,包括武利在内的库伦旗三道洼中心校3名教师组成的授课队,自2019年1月起,每月至少两次的送教上门,风雨无阻。

生来患有脑瘫,16岁的耿久成口齿不清,四肢无力,只能靠轮椅行走。为了给孩子看病,王桂霞和丈夫耿会岭这些年没少折腾,南下北上,钱花光了,孩子的病情却不见好转。

除了睡觉,耿久成整天守在电视机前。“别看这孩子说话说不利索,但是能看得懂电视剧。读大学的姐姐放假回来,教他认字,他可感兴趣呢!”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上学,王桂霞不敢奢望,“孩子有智力,要是能认识几个洋字码也好啊,可是,爹妈又没文化,这样的孩子,哪个老师愿意教呢?”

“送教上门!”今年年初,当三道洼中心校校长赵玉杰找到武利时,她一口答应。同样是从山沟里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武利更明白教育对残疾孩子的意义。

首先让他对各种颜色有了认知,然后用画画打开他的内心世界,用画笔进行交流,带他走进五彩世界。经过一次次的送教上门,耿久成能分清色彩了,能叫得上各种动物的名字了,武利的脚步更快了。

“儿子,看看谁来啦?”

“武老师!”面朝电视的耿久成头也不回地应答。

“今天,老师画图,你来连线。兔子爱吃什么呀?萝卜!那就把兔子和萝卜用线连起来……”

雪后,天空放晴,暖暖的阳光洒进室内,一个人的课堂上,老师“一人一案”手把手地教。目睹孩子认真倾听和积极参与,一旁的王桂霞满眼的开心与感动。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扶贫,库伦旗建立了完善的控辍保学机制。经核查,库伦旗共有152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其中有118名残童在旗内就读,有23人在旗外特殊教育学校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有11名残童申请缓学;在旗内就读的118名残童中,有76名随班就读。为了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库伦旗教育局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各校对所属学区不能随班就读的44名特殊学生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确保平均每月送教上门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两课时,实现了全旗义务阶段教育的全覆盖、零拒绝。

两节课结束,时间已是正午。武利整理教具返校,轮椅上的耿久成吃力地转身和她说再见。“上一天学就是我们的学生,不放弃!”阳光下,武利的步子更有力了……(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洪申 通辽日报记者 康桂君 卓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