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严查能杜绝银行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吗

严查能杜绝银行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吗

“近期我们对5家银行罚款3.66亿元,原因就是他们违规开展房地产融资业务。”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如是说。

近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银保监局先后开出多张罚单,案均涉及经营贷款、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7月27日,上海银保监局公布了针对多家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5家国有大行的分支机构均因“流动资金、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而吃了罚单。

事实也是,近年来,有关金融机构因为违规向楼市投放资金而受到监管机构查处的消息,时有听说,且处罚力度越来越大。但是,金融机构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向楼市违规投放资金。相反,花样越来越多,名堂也越搞越杂。经营贷、消费贷、租赁贷等,都成为了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通道。如果进行一次普查,预计会查出更多花样、更多名目。

那么,银行为什么会明知故犯、屡教不改呢?从客观上讲,购房者与中介等串通一气,会让银行防不胜防,即便想杜绝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也因为难以判断或跟踪不到位而导致资金被挪用,银行为购房者和中介机构的错误背锅。从主观上看,由于经营贷、消费贷等,大多有相对优质的资产做抵押,比没有资金抵押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更为安全,从自身利益考虑,银行也更倾向于通过消费贷、经营贷等手段,默认资金违规进入楼市。

银行利益得到了,购房者、尤其是炒房者利益也得到了,中介机构利益也考虑了,政策却被狠狠地踩了一脚,急需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银行的严重挤兑。那么,信贷资金必然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倾斜的要求,也就变成空喊。不仅如此,针对实体经济出台的定向降准政策等,也会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如此,宏观政策的效率还怎么提升呢?更重要的,房价还怎么能够稳定呢?

能够让购房者产生用经营贷、消费贷等购买房产想法的,也决不是普通百姓,不是刚需阶层。刚需阶层购买住房,是不受限制的,也是政策鼓励的。凡是要通过经营贷、消费贷等购买房产的,大多是炒房或投资,是在扰乱房地产市场,必须予以严厉监管、严厉处罚。否则,会严重影响楼市调控、影响楼市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

那么,为什么炒房者、企业、住房投资者愿意用贷款来投资房产呢?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房价一直在涨。要知道,此轮楼市调控已经进行了十多年,政策也是一轮严于一轮,只要哪个地方出现房价快速上涨,有关方面就会约谈,甚至问责。然而,房价依然行走在上涨的通道上,没有一点停下歇歇脚的样子。自然,炒房者、企业、投资客也就不会放弃对住房的投资,而是会想方设法投资住房。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价与调控政策也就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而不是良性循环。

要想让炒房者、企业、投资客不再把眼睛放在住房身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房价停止上涨的脚步,最好小幅下降。只有当房价不再涨了,甚至跌了,无论是炒房者、投资客还是企业,就开始心慌了,不敢再通过贷款来投资房产了。如果继续用贷款投资房产,就有可能出现严重亏损,甚至倾家荡产。显然,这是炒房者和投资客们不希望出现的现象,也是企业投资房产不希望看到的现象。

也正因为如此,要想确保银行不再向炒房者、企业、投资客违规提供资金,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政策手段,让房价真正稳下来,并通过政策作用,让房价出现小幅下跌。这其中,银行进一步收紧对开发商的贷款支持,让开发商资金链紧绷,只能通过降价售房回笼资金,是最根本的手段。一旦开发商降价售房了,房价就会出现下降,炒房者也好,投资客也行,企业也罢,就都没有投资房产的信心了,房价预期也会偏负面,不被看好。没有投资前景的住房,还有多少投资价值呢,谁还会去用贷款投资房产呢。

所以,严查银行违规向楼市投放资金,严防银行给炒房者、企业和投资客等提供资金,是必须的,也是楼市调控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但是,这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治本之策,就是采取更加严厉的信贷政策,让开发商资金链紧绷,让开发商降价售房回笼资金,以全名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银行也就想违规向楼市投放资金,也没有愿意接受资金的主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