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一路前行:中国绿色债券“透明标签”的挑战与机遇

文/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商道融绿

中国经济需要更具韧性的恢复,此次疫情影响,使市场开始寻求更稳定、更长期的投资,以期建设更有韧性的绿色经济体系。绿色投资意识的增强会增加绿色投资数量,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324家证券投资机构的调查认为气候、环境变化风险为非重要因素,是环境因素中最被忽视的风险因子。

在后疫情时期,健康、公共卫生、生态保护等利于提升系统性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行业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绿色低碳转型以及随之而来的绿色融资需求,正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增加经济韧性的有效措施。带有清新之风的绿色债券既能对冲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更有助于寻找新的增长点,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与机遇报告》表示,全球范围内,绿色金融正迎来巨大的投资机遇。为了实现《巴黎协定》减排目标,2030年,全球预计将产生价值约100万亿美元的气候适应型基础设施需求。但目前绿色债券领域仍然缺乏可识别、可投资、可盈利的项目,也缺乏明确的符合绿色金融条件的资产和项目类型的清晰界定。

在后疫情时代,中国2020年政府专项债的发行数量再上台阶,助推绿色债券贴上富有潜力的“透明标签”,潜在的绿色债券发行机会将会增加,正迎来新的革新浪潮。

“十三五规划”绿色投资版图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空气质量、水环境及污染物排放总量等各项环境指标,作出了明确的约束。中国在空气、水、土壤环境改善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治污推进,环境质量的边际改善所需投资额将会提高。因此,绿色投资对我国经济的绿色转型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清洁能源:投资将超过1.6万亿元

2016年11月至12月,国家能源局与国家发改委针对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地热能与生物 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陆续发布了“十三五”规划,投资将超过1.6万亿元。规划显示,上述五类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除太阳能未明确投资估算外,其余四类可再生能源预计投资1.656万亿元。

低碳交通:投资将超过3.4万亿元

2017年2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了《“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总投资额达到15万亿元,相比“十二五”期间增加约20%。这其中包括了对铁路、公共交通、自行车基础设施和电动汽车的投资,总额超过3.4万亿元。

绿色建筑:投资将超过1.65万亿元

2017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施工,完善建筑节能体系。据保尔森基金会测算, “十三五”期间国内新建绿色建筑所需资金投入约人民币2248亿元,已有建筑节能改造需1.43万亿元,合计约1.65万亿元。

污水处理:投资将超过5640亿元

2016年12月, 国家发改委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显示,“十三五 ”期间要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城不低于85%,建制镇达到70%;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要达到90%,其他城市达到75%,县城达到60%。投资包括2.77万公里的老旧污水管网的改造(人民币494亿 元/70亿美元)和再生水生产设施规模的扩大(人民币158亿元/22亿美元),总投资超过5640亿元人民币 (770亿美元)。

垃圾无害化处理:投资将超过2518亿元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 《“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其他城市达到95%以上,县城达到80%以上,建制镇达到70%以上。

绿色债券助力绿色融资新版图

绿色金融债是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的发展绿色金融之后,首个落地的绿色金融产品。因为绿色债券可以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撬动绿色信贷的资金来源,成为继绿色信贷之后,另一迅速被市场广泛认可和使用的绿色金融工具。

作为相对更加长期和稳定的融资来源,可以帮助绿色产业项目减少期限错配的风险,绿色债券作为已经被贴标的债券,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过第三方评估认证,大大降低了投资人识别绿色产业项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难度。

目前,中国政府对绿色金融以及绿色债券的大力支持,可以帮助绿色债券发行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行成本,获得财政补贴,弥补绿色产业项目因公共属性损失的财务回报,增加绿色发行人融资的优势。一些省级政府已经制定了补贴计划,单个发行人每年可以申请最多600万元的补偿。

后疫情时代,中国已经发行了超过670亿美元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债券,以支持医疗保健等领域。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绿色金融框架。相比于其他国家,政府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在中国绿色金融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资金缺口”撬动绿债砝码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影响正在加速,中国过去粗放型发展方式已日渐受到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的约束,中国亟需过渡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

第十四个五年计划(2021-2025)目前正在草拟中,其有望继续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测算,预计2015-2020年中国绿色发展所需要的绿色投资大约是每年2.9万亿元,扣除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及企业自筹资金后,需依靠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来筹措的资金缺口,每年约2万亿元。

要实现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和在2030年或之前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国际承诺,预计每年需要3万亿元到4万亿元的绿色投资。然而,所需的绿色投资中仅有10%-15%可以由财政支出覆盖,其余部分需要社会资本补充。

随着绿色资产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绿色投资需求的缺口很难在短时间内填平,绿色发展亟待吸引更多私营部门的参与。为了撬动私营部门进行绿色投资来弥补上述投资缺口,全球各地已经使用的融资渠道包括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股权融资工具。得益于绿色债券的发行、识别和纳入固定收益投资略的简便性,绿色债券是其中发展最为成熟、最被投资人认可的融资砝码,期待其井喷式发展,清风道长。

绿色债券“透明度”亟待加强

2019年,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评级水平较高,AAA绿色债券占发行总额的80.91%,低评级债券占比大幅下降。但是,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的评级机构的方法论的熟悉程度还比较低,对中国的信用评级结果还有不太认可的情况,这制约了一部分已经发行的绿色债券在国际上的被认可程度,或提升了发行人获得国际评级的发行成本。

信用增级、担保和其他降低风险的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发行人在短期内吸引海外资金,并使得国际投资者更加熟悉中国的评级机构。信用增级、担保和其他降低风险的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发行人在短期内吸引海外资金,并使得国际投资者更加熟悉中国的评级机构。增加绿色债券透明度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在2019年进行了首次绿色债券投资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作出绿色债券 投资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发行时是否有令人满意的绿色资质。

透明度是投资者评判绿色资质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中央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在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正受到披露信息的深度、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制约。披露信息不充分使得来自中国发行的56亿元的债券未被纳入2019年气候债券绿色债券数据库。

目前,中国的监管机构对绿色债券的相关信息披露均采取鼓励披露的措施,建议披露的内容包括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绿色项目进展情况、项目的环境效益等内容。但是这些披露内容并非强制性要求,也并未对披露的口径和一致性等情况做出建议。

此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各国都在通过多种努力来提高所披露信息的可比性。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帮助投资人在不同国情、中外绿色定义有差异、绿色产业市场定价机制尚不完善的现状下,增加对绿色债券的了解和认可的有效途径。在绿色债券发行时以及存续期,根据统一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尤其是对环境绩效和环境风险进行统一口径的量化描述,是增强绿色债券透明度的有效方法。另外,由于中国的监管机构并未要求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全部投入到绿色项目上,绿色债券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其他尚未明确的用途的信息披露还有待加强。

“信用增级”提振绿色新项目

信用增级将支持新的绿色项目虽然中国的绿色金融市场体量巨大,发展迅速,但一些资产难以被识别,为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的优质资产,如果作为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投向,也缺乏对社会资本投入的吸引力。另外,一些创新性的绿色科技项目,会被认为具有较高的风险,也难以成为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人的理想投资标的。

在市场的早期阶段,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通过利用资产负债表吸引商业和非商业项目的融资来刺激市场,这一举动在克服障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政府可能会考虑通过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为优先级的绿色项目提供信用增级。

虽然中国已经推出了很多支持绿色信贷和债券的激励政策, 但这些政策依然主要用于支持信用评级较高、规模较大、技术相对成熟的绿色产业项目。而创新型的绿色中小产业项目依然难以获得融资支持和政策激励。

不同层面的金融支持可以增强绿色产业项目的信用水平。绿色定义的统一将促成交易中国的债券市场受到多个监管机构的监督,这些机构在批准绿色债券或认可绿色项目时会参考不同的标准,或者将相同的标准应用到不同的项目上。

此外,中国和其他国际上的绿色定义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这意味着发行人在发行债券时,必须针对不同的发债地点和投资者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定义上的差异会在市场交易中造成困惑,并阻碍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定义上的差异使得一些由中国发行的债券被排除在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的绿色债券数据库之外。

“本币债券”期待新兴市场新政策

本币债券支持对新兴市场的投资2019年,新兴市场已发行的绿色债券约占全球市场的24%。同时,目前新兴市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3%。因此,投资者如何支持新兴市场绿色债券的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绿色转型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但是绿色项目本身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融资的有效性。对于普遍的绿色项目融资需求,目前中国经济的绿色产业项目还面临回报偏低、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市场化程度较低等行业性问题,同时,大多数投资者并不具备识别绿色产业项目的能力。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多边和/或公共部门实体提供的增信是使新兴市场绿色债券投资更具吸引力并扩大市场规模的最佳选择。

国际投资者的存在固然重要,但如果拥有庞大而活跃的本地投资者,货币限制的挑战能更容易得到解决。为了确保国内市场的持续扩张和流动性的增加,中国应发展本地债券市场,并通过向保险公司、资产管理机构和养老基金授予市场准入来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基础。这些措施将为国际投资者创造机会,并开发国内投资者在投资绿色债券方面的巨大潜力。

尽管目前的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受益于许多指引和措施,但其未来的增长仍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法规和政策。就政策和激励措施而言,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可能需要的东西有所不同——发行人希望获得更全面的补贴和快速的审批程序;投资者需要更透明的信息和政策激励措施;所有参与者都需要更清晰,更一致的标准。

“绿色意识”驱动绿色决策,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等协会可能会就绿色债务工具提供明确的市场指南,并将绿色因素纳入机构投资者的评估和评级中去。中国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在于政策的强力支持,发展路径主要为自上而下的模式。此种模式区别于发达市场的绿色投资主要由绿色投资人需求驱动的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投资界尚未充分考虑气候风险,对投资标的的业务是否涉及绿色产业以及是否有潜在的气候变化风险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也意味着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可能并不会积极考虑绿色产业项目以及这些项目所带来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目前,随着投资者对气候、环境风险意识增强的改变,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警醒下,为了提高人们对绿色金融的意识觉醒,多方都在努力提升绿色金融快速审批通道,助推更高效、透明、快捷的“绿色繁荣”,绿色金融作为优先政策的新举措,将是此领域内大胆的第一步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