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基金公司这项重要业务,积极突围!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娟娟

2021年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境外子公司积极突围,捕捉投资者需求,在产品线上推陈出新,试图走差异化竞争路线,融入境外市场,登上全球舞台。

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证监会12月24日发布的信息显示,11月26日睿远基金设立境外子公司获证监会第一次反馈意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超过20家基金公司在境外设立子公司。而抓住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机遇,基金公司境外子公司在巨头林立的境外市场,也逐渐拥有了一席之地。

例如,捕捉到富时罗素指数纳入中国国债这一历史机遇,南方东英在香港和新加坡推出相应产品,截至2021年11月底,该产品资产管理规模增至14.5亿美元。2021年上半年,华夏基金香港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的跟踪沪深300的ETF规模大幅增加,成为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中国股票ETF之一。在ETF方面,部分中资机构已逐渐成为贝莱德、道富环球等全球巨头在香港市场强有力对手。

这背后是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开放的历史大趋势。

在易方达香港看来,近两年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业务在三个方面发生着变化。首先,内地、香港互联互通边界不断拓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不断落地实施,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的客户群拓宽。第三,子公司自身积极提升效率,投资者体验更好了。

华夏基金香港介绍,公司把握了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推出的机会,成为香港首批发行追踪该指数ETF的基金公司,受到投资者欢迎。

南方东英总结指出,中资机构在境外突围或可从三方面着力,一是设立明确的目标和定位,二是在擅长的领域逐渐成为第一梯队,做跨境业务的先行者,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第三是积极推动市场创新。在谈及布局指数产品,华夏基金(香港)认为中资机构有体制更为灵活,对于政策把握以及推出创新产品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高。此外,2021年来香港养老金允许加大对A股的投资比例,中资机构迎来新机遇。

绩优私募加速杨帆出海

公募基金之外,头部私募也在积极探索出海道路。头部机构中景林、淡水泉、乐瑞、保银投资出海展业已有时日。近年来,量化私募如鸣石、九坤、明汯积极探索出海道路。非量化机构中,世诚投资等也积极尝试在海外发行产品,迎接海外机构资金。

东英资管副总裁吴珊观察到,最近两年考虑出海的私募数量明显增多。而量化私募和主动管理(非量化)的股票管理人出海的意愿较强。

吴珊认为量化私募积极出海的有两大动力,近年,中国量化私募中头部机构业绩相对优异,出海可输出自己的阿尔法。此外,由于海外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拿到机构资金,对私募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不过,吴珊认为谋求出海,私募机构需要做足准备,才可“有备无患”。首先由于对海外监管规则不熟悉,境内私募出海在公司运营等方面有可能会埋下一些隐患;其次,海外的行业标准和国内有一定的差别,体现在产品架构和费率设计上,境内管理人若在海外没有熟悉行业规范的合作伙伴,有时会忽视海外市场的标准;第三,对海外对冲基金行业的生态不熟悉的话,很难甄别服务商、合作机构的好坏,也容易给后续的业务带来隐患。尤其疫情情况下,当面沟通非常困难,甄别“靠谱”服务机构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不过,适应境外规则,或许也是致力于征战全球资管市场的中资机构必经的道路。

编辑:舰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