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降价96%、一张机票5元!疫情之下,航空公司"跳楼"大甩卖

疫情之下,航空业成为重灾区之一,航班停摆、收入缩水、出行人数锐减......自春节以来,中国航空业瞬间坠入寒冬。

春运,原本是航空业最繁忙的旺季之一。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令所有航空公司都面临大面积退票、缩减航班,甚至停飞的窘境。

随着2月下旬开始,全国各行业陆续复工、复产,被冰封的出行需求渐渐解冻,各家航空公司,纷纷凶猛打折“流血”自救。

一波机票降价潮,正席卷而来。全景财经(ID:p5w2012)在携程购票平台发现,低于100元的机票比比皆是,以深圳飞重庆的航班为例,最低仅需49元,折扣低至0.4折。

更有人在网上爆料,在3月1日查询到,深圳飞成都的机票价格竟低至5元/张:

上海飞重庆的航班亦是“白菜价”,春秋航空的折扣最凶狠:0.3折,59元/张。

春秋航空曾回应过“白菜价”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支持复工;二是因为航线刚刚恢复,市场规律所导致。

尽管机票价格一降再降,消费者的出行游玩的意愿仍然极低。目前,出行的旅客主要以复工返程为主,目的地为北、上、广、深的机票价格与2019年同期差别不大。

一场疫情,中国航空业将损失多少?

除了现在“白菜价”的机票,这场疫情对中国民航业的冲击早在春节前夕,已经开始。

春节前夕,疫情突然爆发,民航局火速发布政策,自2020年1月24日0时起,已购买机票的旅客自愿退票,各航空公司及其客票销售代理机构应免费办理退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后又延长至1月28日零时。

政策一出,大量计划春节假期出行的旅客,临时取消行程,纷纷选择退票。

自此,民航出行数据急转直下:

据民航局的数据显示,1月25日至2月14日期间,民航日均运输旅客47万人次,只有2019年同期的25%。2月15日至23日期间,民航业日均旅客预计不超过20万人次,客流量不足高峰时期的1/10,客座率不足40%。

据民航局副局长李健透露,自免费退票政策发布以来,截至到2月15日,国内外航空公司共办理退票2000万张,涉及票面总金额超过200亿元。

而这一大笔退票费用,大部分都是由各家航空公司承担,现金流不堪重负。据发债公告显示,东方航空、厦门航空免费办理的退票金额分别达40亿元、6.5亿元。

随着疫情的蔓延,民航逐渐“冰封”。国内航司执行航班数从1月23日以前1.8万架次/天,降至2月13日的3500架次/天,航班取消率高达80%左右。

从上市的航空公司披露的最新数据来看,由于2020年1月份只有最后9天受到疫情影响,各航空公司运载量相对去年同期的下滑尚不明显。

受影响最重的或许是2月份,整个月的航班数量、出行人数都处于低位。以此推测,3月中旬,各家上市航空公司披露的数据下滑幅度,将更为剧烈。

而具体到疫情对航空业收入的影响,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邱连中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得出的保守估算的结论是:

2020年2月,中国民航业的收入损失达到近370亿元;

3月份行业预计的收入损失会在350亿左右;

如果疫情延伸到4-5月份,那么行业的收入损失总额有可能接近1000亿元。

邱连中表示,虽然所有人都盼望疫情尽快过去,但航空公司理应做好最坏的打算,面对几百甚至上千亿元的收入损失,航空公司,特别是中小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恐怕难以独善其身,甚至将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危险的现金流

众所周知,航空属于高负债高周转行业,现金流的稳定对公司经营至关重要。

截止2019年三季度末,国内上市航空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4%,在疫情冲击影响下,航空公司背负大量的债务成本以及固定成本(飞机折旧、飞机租赁成本、人工成本)。

以南方航空为例,2018年单季度的职工薪酬+折旧摊销+飞机租赁成本合计高达103.5亿元。短期内,收入急剧下滑的同时,航空公司仍将承担巨额的退票费用、固定成本支出,现金流面临极大的考验。

2月29日,海航无奈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流动性风险有加剧的趋势。

另外,负债率最高的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亦不断发债、筹钱“自救”。

据Wind数据显示,1月16日至今,东航集团、东航股份密集发行了10期超短融资债券,累计募资金额高达215亿元。

据发债公告披露,上述债券主要用于:补充与疫情相关的日常运营资金周转、归还金融机构贷款。

发债筹钱,南方航空也是非常迫切。近一个月内,南航集团、南航股份合计发了9期债券,累计募资124亿元,募资用途与东航类似。

另外,开源节流也成为各大航空公司的“自救”之举。

2月中下旬以来,各家航空公司试图推出“白菜价”机票,以争取吸引部分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乘机,提高客座率,试图挽救现金流。

同时,趁着复工潮开启,东方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在内的数十家航空公司,第一时间对接政府、企业的需求,推出包机业务,虽然利润较低,但也能缓解现金流的紧张局势。

嘉兴市“包机复工”

截至2月24日,东方航空已经收到了近100架次的复工包机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金流危机。

另一方面,航空公司也在极力缩减成本。 航空公司的成本中,燃油费占比最高,直接与航班数量挂钩,意味着减少航班,即可以削减成本的大头。

在2月份疫情最凶的时候,出行人数跌至冰点,各家航空公司纷纷减少航班数量,也可以减少起降费、维修费、职工薪酬中的工时费等成本支出。

此外,海航集团旗下各航司岗位无薪轮休、管理层缓发薪酬,东方航空、春秋航空、九元航空的管理干部带头降薪,航空公司正在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精简。

这一切“自救”的手段,都是为了熬过疫情,等待即将到来的“报复性”反弹

航空业的“报复性”会不会来?

疫情总会过去,活下去就有希望。那么,疫情过后,航空业会不会出现“报复性”

复盘2003年的非典疫情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2003年二季度,正处于非典爆发期, 4-6月份中国航空客流量持续下滑,为了防范疫情传播,当年紧急取消“五一长假”,五一期间的机票实施全额免费退款,直接导致当月客流量下滑至200万人次,同比暴跌超71%,航空业损失惨重。

2003年6月,疫情管控生效,航空客流环比改善,7月疫情解除,叠加国内暑运旺季来临,客流量出现集中释放,当月同比大增14%,且两位数的增长一直持续至当年12月份。

最终,2003年全年民航旅客量为8759万人次,同比增速仍为正增长,增速约为2%。

安信证券认为,随着疫情消散,叠加中国经济的有序复工,公商务出行有望率先复苏,而旅游出行也将延后释放,“五一”小长假、暑运旺季或可期待。

但,在春天来临之前,各家航空公司面临的调整仍然非常艰巨,唯有通过削减成本、打折降价自救、发债融资…….手段,将现金流稳住,挺过疫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