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出手逾16亿元!十余家公募基金掀“自购潮”

来源:公私风云

来源丨国际金融报

图片来源丨图虫创意

不惧疫情带来的恐慌性杀跌,十余家公募“乘胜追基”,出手逾16亿元逆市自购,用实际行动看多A股。

1

公募掀“自购潮”

兴全基金率先出击,于2月3日晚间公告称,运用自有资金,合计购买旗下偏股型基金6000万元。

对于这一自购背后的逻辑,兴全基金表示,本次疫情影响是对于A股市场的短期事件性冲击,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良好发展的整体趋势。对于长线资金而言,市场的短期调整或许是比较不错的布局优质资产的机会。

随后,公募掀起“自购潮”。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14家基金公司加入自购阵营,合计金额逾16亿元。

从自购金额来看,不乏“亿元级”手笔。其中,天弘基金出手最为阔绰,出资金额高达5亿元。此外,易方达、汇添富、东证资管、华安4家基金公司也自购过亿元。

从自购类型来看,主要以偏股型基金为主。也有公司积极加仓股票型基金,比如,嘉实基金斥资5000万元自购旗下股票型基金。

公募基金春节后自购情况

序号

公司名称

自购金额(万元)

1

天弘基金

50000

2

易方达基金

30000

3

汇添富基金

20000

4

东证资管

10000

5

华安基金

10000

6

中欧基金

8000

7

兴全基金

6000

8

银华基金

5000

9

嘉实基金

5000

10

博时基金

5000

11

富国基金

5000

12

万家基金

4000

13

中庚基金

3000

14

中邮基金

300

合计

161300

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之际,公募基金的“自购潮”体现了三点意义:

第一,说明公募基金管理人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得到真正践行,逆向投资、人弃我取的专业投资水平大幅提升。

第二,值此股价被严重低估阶段,基金管理人大举自购不但可以提高公司的品牌声望,而且未来还会大赚一笔,名利双收。

第三,有利于稳定股市中小投资者和基金持有人的信心,减少他们由于恐慌和非理性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

长期趋势向好

出手自购的基金公司达成了共识,即疫情虽然会对短期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权益市场有可能短期震荡,但疫情很难改变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运行和发展趋势。

嘉实基金表示,忽略短期不利因素,长期看宏观经济有望企稳,已经看到多种指标的走稳或回升迹象。优质公司的基本面受到的宏观影响减少,业绩呈现稳健增长趋势。估值在全球仍有一定的性价比,优质公司估值与海外公司接近,但对比全球同行的估值和增速,具有吸引力。外资和国内资金持续配置A股,净流入会持续很长时间;优质公司的相对回报在大类资产中有较强吸引力。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保持理性。”富国基金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需要区分短期和长期,也需要将后续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纳入考量。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也具有自我修复和调节功能。展望后市,目前A股情绪释放偏向短期。疫情不改A股长期向好趋势,企稳后的A股将迎来一次短期调整带来的宝贵投资机会。

韩玮指出,多项客观指标都显示A股总体已经被严重低估,根据2003年非典疫情的经验,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势必重回升势。

从A股历史表现来看,2003年A股在非典疫情公开后18个交易日见底;2008年、2015年和2016年A股出现单日大跌后,见底间隔时长在不断缩窄,反映A股制度建设逐步见效,市场有效性增强,首日大幅下跌后往往可以比较充分地释放悲观预期,有利于后市系统性或结构性行情的出现。

中原证券认为,“危”中显“机”,A 股正迎来“黄金建仓期”。当前疫情发展已经开始出现一定积极信号,未来10日或为本轮疫情高峰。2月3日A股悲观预期已经初步释放,而大跌后至见底时间间隔正在缩短,A股见底或已不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